認知彈性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A+A-
圖片來源:Sebastian Kahnert/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mages

混亂失當的防疫政策,難免令市民質疑決策層的智商(IQ)。但從心理學上討論,說他們智商低恐怕不夠準確,他們欠缺的更可能是「認知彈性」。

IQ 高低,未必完全反映解決問題的能力 —— 還講求創意、想像力、好奇心和同理心。科學家把這些特質歸類為「認知彈性」(cognitive flexibility),是指一種靈活切換思考模式,因應新環境和變化而改變行為、策略,達成目標的能力;亦即學習「如何學習」,懂得隨機應變。

例如認知彈性會影響人們應對大流行的方式。疫情下,人們對於在家工作的新安排表現各異,有些人因日常規律被擾亂,無所適從,影響工作效率;有些人卻相對較易適應,還會經常調整時間安排,務求每日過得更充實。

認知彈性更是創意的關鍵,關乎掌握新概念,於各種想法之間建立新的聯繫,從而獲得嶄新觀點和發明的能力。認知彈性還影響人們於科學、科技,甚至營商等不同範疇的表現,因為解決問題,同樣需要靈活思考。

心理學家指出,認知彈性很多時與 IQ 或「晶體智力」(crystallised intelligence)無關。他們將智力劃分為「晶體智力」與「流體智力」(fluid intelligence)兩種,前者是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能力;後者是指解決新問題,在新情況下運用邏輯,辨識箇中規律而應變的能力。

一項研究中,他們嘗試找出由大腦統合的「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s),其中三種包括「更新工作記憶」(updating)、「心理狀態轉移」(shifting)和「抑制強勢反應」(inhibiting)的能力,分別與流體智力、晶體智力和 IQ 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只有「更新工作記憶」的能力,與晶體智力和智商有密切關聯。換句話說,諸如個人能否同時處理多種訊息、監控錯誤、隨機應變作出最佳決策,甚至是必要時修改計劃等與認知彈性相關的能力,統統未能在 IQ 評估中有效反映。另外有研究顯示,認知彈性有助理解他人情緒、思想和意圖。

相反,缺乏認知彈性,即認知僵化的特徵,通常在各種精神健康障礙,包括強迫症、重度抑鬱症和自閉症譜系障礙的患者身上出現。想改善情況,未必要食藥,也可透過後天訓練提升認知彈性。例如認知行為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有助患者改變錯誤或負面的慣性思考模式。自閉症兒童經訓練後,不但於處理任務、推理及解決問題的「認知任務」上有較佳表現,社交互動和溝通能力亦有改善。而且,這種訓練對於沒有自閉症的兒童和老年人皆有幫助。

相比年年考第一或 IQ 高低,面對全球新疫症或前所未有的黑天鵝事件時,認知彈性對於制訂對策更為重要。不過僵化的行政系統皇國鼓勵腦袋繼續僵化,也維持著僵化腦袋在遠古畢業時的自傲;而如何讓決策層擁有培養靈活思考的自覺,似乎更是當前一大挑戰。只是,本來面對挑戰的官僚,似乎已未必有機會給他們自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