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電視台的最大支柱,新聞部的衰落,自然地把電視台推進沒有未來的深淵。然而沒有得到教訓,在決定把資源集中在免費頻道上時,竟然重蹈覆轍地,從無綫找來離職的高層來當主管,老實說要對 HOY TV 抱有期望,會否有點太過理想主義?
電視台
|共14篇|
Moyashi:直播甘迺迪
在 1963 年 11 月 22 日下午,當時的美國總統甘迺迪乘坐開篷車,參與德薩斯州的訪問遊行時,被 2 發子彈分別打中頸部和後腦,到達醫院前已經死亡。甘迺迪的死是突發國際新聞,同時成為美國媒體社會的一個里程碑。
南韓大選臨近,政治諷刺能否再掀熱潮?
「韓國出品」攻佔全球影視市場,無論是談情說愛、貧富懸殊、邪教害人以至校園喪屍,海外觀眾無不捧場。而在南韓國內,以本土政治為題材的諷刺作品,則隨著總統大選臨近而再次備受注目。
曾詩敏:觀眾如何選擇體育播放頻道
東京奧運曲終人散,這些「賽後檢討」除了是奧運餘溫,或者亦是對我們行內人,以及各位體育迷一種有意義的反思與討論 —— 我們應如何將體育資訊更好地呈現給大眾,大眾又可怎樣更有意識地觀賞體育,撐起港隊。
夕立:演員可不可以做回普通人 —— 以偽紀錄片打出天下的平成深夜劇
東京電視台在 2015 年初,靠著偽紀錄片「山田孝之的東京都北區赤羽」一舉成名。在此之前,很少電視台會拿整整一季時間播放此類節目,因為其戲劇張力比一般電視劇薄弱,又會被看慣劇情片的觀眾視為不專業,「唔知睇緊乜」。
後電視年代:如何談電視文化政治
5 月 21 日,ViuTv 的「Error 自肥企画」迎來了最後一集。過去三星期,該節目成為香港的全城熱話,不單內容輕鬆諧趣,更能喚起人們深刻反思,令不少港人看到香港電視業的一絲曙光。威斯康辛大學密爾瓦基分校的新傳系教授 Elana Levine 曾經撰文,講述大家在「後電視」年代,可以如何探討電視文化的政治。
Moyashi:亞視式奧運
另一個對奧運充滿信心的是香港政府,日前突然宣佈已經用公帑購入轉播權,交給電視台播放。然而從形勢來看,取消的機會還是滿高的,即使電視台今天開始準備節目,仍可能白幹一場。作為應對方法,筆者想起已經作古的亞視(雖然還有個續命的網台)在 2013 年之際的創舉:重播煙花。
廖康宇:由電視台之爭見獅子山精神
作為一個觀眾,看 ViuTV 的節目,最起碼我覺得受到尊重;就算正如網上 KOL 所講,香港的流行文化已回不去黃金年代,至少它承傳了香港創作人認真製作、敢於挑戰的精神,絕對值得支持。
成功專制國度媒體範例
2 月 19 日,政府公佈廣播處長梁家榮提前半年解約,民政事務局副秘書長李百全將接替職位。同日,政府公開「香港電台管治及管理檢討報告」,批評該台問責意識薄弱,整個編輯管理制度存在缺失。有傳媒估計,政府這次空降舉措是要清算港台,編採自主將成疑問。在未來,港台或會由以往英式公營廣播精神,慢慢走向專制威權的廣播模式。
Neo:看電視,你敢用腦嗎?
它們並沒把「觀眾」單純當作「受眾」,一味灌輸自己的主張,認為對方會照單接收,而是以一套戲劇作為討論平台,就一個具爭議性卻不得不正視的議題,提供多元的觀察角度,並且鼓勵觀眾從中思考、作出判斷。
Neo:共演 NG —— 日本電視業界的殘酷生態
看男女主角,一個已經過氣,一個已被定型,但在片場依然是眾星捧月的狀態。可是,也不過表面風光,事實上壓力山大,從出場要爭誰先誰後,到記者會被挖萬年瘡疤,拍攝期間還要帶動士氣,明明只是做演員,卻活像個企業 CEO。
武漢肺炎將令電視節目真空?
世界各地的人因疫情關係,都要長時間待在家中。上 Netflix 等串流平台「煲劇」,成為居家抗疫之選。觀眾多了,電視台或串流平台製作的節目數量,未來卻可能會減少。娛樂事業停頓的例子,除了廣為人所知的演唱會取消、電影上映日推遲外,觀眾們難以看見的部分 —— 節目製作,同樣靜止。
Moyashi:名叫媒體的教養
理解單一電視台或者媒體頻道提供的資訊不是唯一絕對,客觀分析發光四方框中的事物真偽,這事實上不是先天能力,而是後天透過學習去獲得的技能。所以「看電視」是一種需要教育的行為,觀眾必須先透過其他渠道汲收知識,才得以知曉「速龍」並沒有絕種,還會一邊噴煙,一邊在街上亂咬人。否則觀眾就會看不懂新聞,也看不懂反諷,包括上面這一句。
憑一個議題,Youtuber 奪近百萬票晉身日本議會
日本的參議院選舉原本沒太多人關心,尤其一般民眾對政治一問三不知,大學生連哪天是投票日都不知道。但今次選舉意外地有黑馬跑出,無論政界抑或網上都一片嘩然。以「不支付 NHK 費用」為首要政綱的「從 NHK 手中保護國民黨」(N 國黨),在比例代表點票中獲得超過 98 萬票,成功在日本參議院中取得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