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

|共112篇|

失落的平昌人:4 年過去,冬奧只剩一場空

作為南韓最窮的地區之一,平昌這個鄉郊地方本來毫不起眼。直至 2018 年,當地作為冬季奧運會的主辦城市,在那 16 天吸引住全球目光,欣賞各國健兒競技較量。但那些鎂光燈,卻是剎那光輝。4 個寒暑過去,平昌人寄望的外國旅客和經濟繁榮,兩者皆沒蹤影。如今只有場館拆卸後的空地,以及冷清蕭條的食肆和景點,紀念那場體育盛會。

禁藥暗黑史:東德稱霸冬奧的黑幕

東德曾經是冷戰時代的體育大國,1984 年位列冬奧獎牌榜榜首,多次夏季奧運成績都僅次蘇聯。不過東德倒台後,多名前教練、醫生、吹哨者及解密檔案同樣證實,東德曾經對運動員大規模使用禁藥,以宣示社會主義舉國體制的優越,多數選手對此不知情,卻因此患上各種後遺。

挪威冬奧稱霸心法

挪威在上屆平昌冬奧破紀錄奪得 39 面獎牌,而截至目前為止,該國在今屆亦已奪得 28 面獎牌,包括 13 面金牌,位列獎牌榜榜首,大幅拋離第二的德國。「華盛頓郵報」專文指出,人口僅 550 萬的小國之所能擊敗強國稱霸冬奧,主要原因是選手在沒有爭勝壓力下迎戰。

【俄式作賽】除了禁藥,花滑少女背後的非人道訓練

俄羅斯奧林匹克委員會女子花式滑冰隊早前在團體賽奪金,頒獎典禮卻被推遲,因隊中年僅 15 歲、被譽為「天才少女」的 Kamila Valieva 被揭於去年 12 月進行的藥檢測試呈陽性。基於她未滿 16 歲,在世界反運動禁藥機構(WADA)守則下屬於受保護人士,所以仍可在單人項目繼續作賽,做法惹來極大爭議。令人譁然的,不僅是因禁藥問題被判禁賽的俄羅斯,再有年輕運動員服用禁藥,網媒 Vox 更指出,當地難度過高的花滑訓練,易令女選手身體嚴重受創。

【北京冬奧】要贏人,先要斷六親

北京奧運快將揭幕,全球數千健兒正進行終極備戰,以及極力避免染疫,確保順利出賽。很多選手為此「斷六親」、改變訓練方式,甚至停止一切無關比賽的活動。但眼見變種病毒 Omicron 肆虐,本已孤單無助的他們,更添不安和壓力。要如何保持身心健康,在競技場上充分發揮,成為運動員的最後以及最大挑戰。

北京冬奧,開始動搖的贊助商

面對英、美、澳洲等多個西方國家先後宣佈外交抵制北京冬季奧運會,中國外交部回應「任何國家抵制北京冬奧會的行為都是沒有意義」、「沒有人會在意」。其實,外國官員來或者不來,中國都會照樣舉辦冬奧,但這股抵制北京冬奧的風潮,似乎令不少奧運贊助商在宣傳上變得審慎。

【語文陶話廊】安迪詩話:劍擊的聲韻學

距離東京奧運會閉幕已過兩個月,大家對體育的關注、對運動員的熱捧,難免有所減退。今集「語文陶話廊」之「安迪詩話」,盧安迪分享了他的新作「賀新郎.慶張家朗東奧奪金」,意外地成功以入聲韻擬劍擊之聲,把這位香港運動員的奪金旅程,聲畫俱全記錄下來。

香港帕運史:始於 1972 年的輝煌成就

四年一度的帕拉林匹克運動會(Paralympic Games)昨日正式在東京開幕,今屆香港共派出 24 名運動員爭逐 8 個項目。在剛過去的東京奧運,香港代表團成績輝煌,亦令本次帕運會受更多市民關注。香港的傷健運動員一直成績斐然,自 1972 年首次參與帕運會以來,歷年來共取得 126 面獎牌,當中歷史上首兩面獎牌就來自乒乓健將林龍和李冠雄。

東奧過後,日本極簡主義興起?

相較於第一次東奧舉辦時,日本正進入高度增長期的 1964 年,二次東奧時的日本,正值經濟成熟期的 2021 年。兩個完全不同的時代,日本都獲得了舉辦奧運與殘障奧運的機會,甚至二度舉辦之際,碰上足以動搖固有價值的疫情。唯有開始思考今後日本應該追求的根本目標,才可能讓本屆奧運的舉辦更具意義。

【Soul Monday】殘奧羽球代表,把「失能」變成「超能」

東京殘疾人奧運會將於明天揭幕,羽毛球成為今屆兩個新增項目之一,剛滿 19 歲的印度選手 Palak Kohli 則是最年輕的參賽者。先天左臂發育不全的她,曾經被拒於體育之外,但憑藉多年努力和樂觀自信,如今躍升為羽壇新星。「我把自己的『失能』,轉化成一種『超能』。」

【東奧結束】體壇傳奇過後,各地人民如何留住美好回憶

有賴於港隊上下的不懈奮鬥,香港人渡過了一個夢幻的東京奧運,也深切體會運動的魅力。體育能夠凝聚人心,亦是重要的文化身份和集體回憶一部分。然而體育不單只講求硬件,亦要打進人民的生活裡。世界各個體育強國,就嘗試以各種方式,把一個又一個的傳奇故事,保育和傳承下去,真正做到普及運動文化。

當 Underdog 也能成為冠軍

在田徑賽場上,牙買加、美國、肯雅等國的選手傳統上會被看高一線,但今年奧運的田徑場,卻由意大利奪得男子跳高、男子 4×100 米接力及 100 米金牌,結果令人意外。觀眾對意大利跑手 Lamont Marcell Jacobs 奪金更是大惑不解,一則因為他並非出身自傳統田徑強國,二則他並非著名跑手,3 年前才開始由跳遠重投短跑運動,而且到今年較早時候才跑過 10 秒大關。BBC 新聞近日就有專文分析,為何這些被看低一線的運動員,最後能得勝。

不能回家的白羅斯選手

奧運跑手 Krystsina Tsimanouskaya,因在社交網站上公開批評白羅斯國家隊教練安排失當,而被強行帶至機場準備返國,幸好她最後尋得日本警方協助,又得到波蘭提供人道簽證,成功脫險,但仍被白羅斯官方指控患有精神疾病。她受訪時指出:「即使你沒有參與反對活動,也從未參加過任何示威活動,仍會因為不同意某些行為而被視為對政權不忠,繼而遭受攻擊。」Tsimanouskaya 不是唯一一位被迫流亡的白羅斯奧運選手。「德國之聲」(DW)近日訪問了流亡德國的運動員夫婦,他們坦言得知此事,加上人在異鄉觀看奧運,心情極為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