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篇|

為何我們總會夢回校園時?

投身社會良久的大人們,總不會再每日想起校園日子。不過,這些青蔥歲月未必真正遠離一部分人,他們在夢中趕上學、預備考試,甚至全裸抵校…… 為甚麼早過去的學習生涯,會一再出現在夢裡?研究夢境的哈佛大學醫學院心理學助理教授 Deirdre Barrett 指出,夢回校園「不僅對於仍在上學的人來說很常見,對於已經成年、永遠離開學校的人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夢境主題」。

睡著了仍能聽到你說話?

人在熟睡時,通常不會理解外界的聲音,但近日一項小型研究發現,人們睡覺時會對某些字詞做出短暫而有限度的微笑或皺眉,事後並不會記得。該研究首次與非清醒夢者建立這種溝通,巴黎腦研究院研究員 Delphine Oudiette 表示:「這些反應窗口可創造與睡眠者實時交流的條件。」

動物會做夢嗎?

對於這個問題,科學界研究甚少。19 世紀,達爾文繼「物種起源」後另一本著作「人類的起源」,讓人們認識到比較心理學,當中雖略有談及哺乳類動物與人類入睡時同樣擁有的某種主觀體驗 —— 人們稱之為「夢」,但到 20 世紀,相關研究卻停滯不前。最近,哲學家 David Peña-Guzmán 的新書「當動物做夢時:動物意識的隱秘世界」再次掀起這個話題,啟發人們思考應如何重新認識牠們的內心活動和看待這些生命。

當夢入面也有廣告……

電視有廣告,觀看影片前要看廣告,社交媒體有廣告,也許只有我們入夢時,才有片刻擺脫無處不在的廣告。不過,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 Fluid Interfaces 團隊博士生 Adam Haar Horowitz、哈佛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 Robert Stickgold 和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心理學教授 Antonio Zadr 就在網上雜誌 Aeon 撰文,指廣告商已經開始入侵人們的睡眠,嘗試將產品植入夢中,但箇中倫理問題,仍在探討階段。

炎炎夏日,人類為甚麼仍會蓋被子?

5 月 23 日,香港一度錄得攝氏 36.1 度高溫,是有紀錄以來第三高溫。炎炎夏日,人們都想盡辦法消暑降溫,酷熱天氣令很多人難以入眠。一般人會認為蓋被子是為了保暖,可是在大熱天時,不少人睡覺時依然會習慣蓋被子。文化網站 Atlas Obscura 就嘗試解釋這個有趣的現象。

文學遊囈:微妙的畢贛

據說「地球最後的夜晚」的大陸票房意外好,原因出於大批觀眾被廣告誤導,錯以為是「適合初次約會」的浪漫喜劇,結果步出戲院一刻相當憤怒(不知道有否變成最後一次約會)。但我覺得廣告並無講錯,「地球最後的夜晚」的確拍得浪漫,而且美麗,好看。

催眠

合上眼
會看見夢
睜開眼
會看見黑暗
兩者不能同時並存
如要關燈的時候
請先告訴我
好讓我先閉上眼

為何人會發夢?

從「莊周夢蝶」到「黃粱一夢」、「紅樓夢」到「一簾幽夢」,「夢」都是文人能順手拈來的意象,涵意用之不竭。「夢」的概念最早見載於公元前 2500 年的美索不達米亞,當時蘇美爾國王杜木茲夢見一隻鷹隼抓走一隻麻雀、羊群隨風而去,又夢見自己死去,嚇得向家人尋求協助,真正是「連夢裡也覺得快樂難求」。大概 4000 年以後,科學與理性的時代降臨;人們沒有了恐懼,卻仍是對這個擬幻似真的空間感到迷惑不解。我們怎樣詮釋「夢」?它為甚麼存在?除了作為休息的附帶品,它有甚麼實質作用和啟示?

考試夢魘為何纏擾終生?

「我從沒上課,我從沒交習作,我從沒溫習。但明天就是期末考。超級緊張。」這不是哪位大學生的 Facebook status,而是 71 歲的 Susie Drucker Hirshfield 常有的夢,而相信你對此也毫不陌生,甚至前幾晚也剛夢過,在幻境中嚇得手心冒汗。若說「日有所思」,才會「夜有所夢」,何以離開校園已久、甚至從不憂慮考試的人,也有這種考試惡夢?

死亡是甚麼感覺?

維根斯坦說過:死亡不是人類經驗。大概只有耶穌死而復生,但他沒有交代死時感受,所以死亡的滋味仍然無人確知。然而,借助舒緩治療(palliative care)的臨床經驗,醫學界近年對人體死前變化已有初步認識,逐步拼湊起死亡的感官地圖。人類經驗的空白,科學可以補遺。

食條辣椒 夢更清晰

不想一覺睡醒,就將美夢忘記得一乾二淨?美國睡眠醫學專家有辦法:瞓之前食條辣椒。史丹福大學睡眠科學和醫學中心教授 Emmanuel Mignot 表示:「辛辣食物會提高體溫,可能令你較難安睡,對所發的夢就較有意識」,有種親歷其景的錯覺。

夢的真實:九個常見夢境解釋

發夢不是甚麼奇事,作為白天也會發夢的我們,當是逃離現實好,或是抒解一下現實的壓力都好。惟當中的情節,時而光怪陸離,時而似曾相識,我們總是希望當中有一點啟示,專門研究夢的心理學家 Ian Wallace ,分析九個最為常見的夢境,包括:從高處墮下、被人追、在公眾場所裸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