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

|共18篇|

氣候變化讓黃蜂成長受壓力,形成不對稱翅膀

人面對環境劇變會有壓力,黃蜂面對生存環境轉變也會有壓力。研究博物館標本的科學團隊發現,過去一個世紀氣候變化對黃蜂構成的壓力愈來愈大。黃蜂在發育過程中受到壓力時,會形成不對稱的翅膀,通過檢查一系列標本館藏及其日期,科學家發現黃蜂在炎熱和潮濕的年份,翅膀不對稱的水平更高。

為何相同溫度,在其他地方卻感覺不同?

上月,英國各地媒體都以熱浪侵襲作頭條,警告氣溫可能達至攝氏 31 度,增加致命風險。但對身在美國 —— 特別是南部的大部分人而言,卻可能是出外野餐的好時機。溫度無疑是客觀的數字,但人們的感知體驗,受文化、生理及心理等因素影響,以致不同的家庭、企業和地區各有對策。當氣候變化的速度,比我們的主觀體驗和適應要快時,驚訝別人反應過激之前,是時候意識到,我們確實活在不同的世界。

科學家正阻止氣候暖化削弱農作物免疫力

「自然」雜誌發表最新科學研究,以名為擬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細長植物進行實驗,發現其細胞內含一種特定基因,令植物 —— 包括農作物 —— 的免疫力因氣溫上升而減弱,更易受病原體和害蟲攻擊。全球每年有多達 40% 的農作物因蟲患而造成約 3,000 億美元損失,但預計至 2050 年,全球糧食產量需增加 60% 以應付人口增長。科學家已成功讓擬南芥抵抗高溫危害,正研究是否也適用於其他農作物。

體感溫度,男女各有差別

踏入初夏,冷氣溫度常會令辦公室同事間出現爭論,或是令家中夫婦因此失和,因同一溫度,有些人覺得像置身「雪房」,但有些人仍覺不夠涼快。這種體感差距在兩性之間尤其明顯,過往已有研究顯示,女性比男性更喜歡較高的室內溫度。澳洲邦德大學(Bond University)科學及醫系副教授 Christian Moro 及泌尿道生理學及藥理學博士生 Charlotte Phelps 近日在學術網媒 The Conversation 上撰文,解釋男女體感相異的原因。

為烏克蘭捱熱 —— 意大利的新氣溫政策

俄羅斯是歐洲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國,在 2021 年供給歐洲各地 33% 的需求。但為制裁俄國發動戰爭,歐盟宣布計劃到 2023 年將天然氣進口量減少 3 分之 2。意大利政府近日更訂立法例,要求意國人在夏季為烏克蘭多留一點汗 —— 調高冷氣溫度至27度,以加快擺脫對俄天然氣的依賴。

炎炎夏日,人類為甚麼仍會蓋被子?

5 月 23 日,香港一度錄得攝氏 36.1 度高溫,是有紀錄以來第三高溫。炎炎夏日,人們都想盡辦法消暑降溫,酷熱天氣令很多人難以入眠。一般人會認為蓋被子是為了保暖,可是在大熱天時,不少人睡覺時依然會習慣蓋被子。文化網站 Atlas Obscura 就嘗試解釋這個有趣的現象。

為何夏天來了,疫情還未如想像般退散?

武漢肺炎爆發之初,一些科學家就已期望夏季的天氣條件,會有助遏制病毒的傳播。然而,香港近日確診病例又再激增,美國更創下單日新感染病例的紀錄。為何夏季的陽光與熱力未如所想般擊退疫情?據公共衛生和傳染病專家解釋,這有 3 個可能原因:人口的免疫水平、病毒的傳播方式及人們的行為模式。

夏天溫度上升,疫情真的退散?

武漢肺炎疫情愈趨嚴峻,在中國以外迅速擴散。疫情何時終結、回復正常生活,大概是不少人的疑問。此前有意見認為,新型冠狀病毒可能會像流行性感冒一樣,隨春季來臨而消退。但許多科學家表示,冠狀病毒在溫暖氣候下的表現未明,要下此定論為時尚早。

在室內穿外套,出外會更冷?

天氣寒冷時走進室內,一般會脫下厚重的外套。但假若室內地方沒有暖氣,讓你仍感到陰陰寒寒,你或會繼續套著這些大衣。有些人會建議不要這樣做,因為當要再外出時,你或不會受惠於「外套的好處」,到外面時感覺更加寒冷。這似乎與直覺相反:如果你已經感到冷,不是應該要盡量保持身體溫暖嗎?

0.5°C 的鴻溝:何以「微調」氣候變化死線?

科學家們一直警告,必須把全球平均氣溫的上升幅度控制在 2°C 內,否則人類將會大禍臨頭。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本週發表的報告卻改口,強調幅度需收窄至 1.5°C。聯合主席 Debra Roberts 更指:「這是分界線,當下我們必須採取行動。我希望這支科學界最大的號角,能動員人們及減少僥倖。」但是區區 0.5°C,真的有差嗎?

綠色和平:氣候變化與我無關?

一直以來,氣候變化對香港人來說是一個很遙遠的環境問題。全球升溫、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等等好像與我們毫無關係:事關氣候變化肆虐地球某某角落時,香港還是那麼平靜、生活還是那般尋常。不過,你真的以為氣候變化對你沒甚麼影響嗎?其實近年情況正日益惡化,香港升溫趨勢加劇,酷熱天氣日子飆升,我們的健康正面臨嚴峻的威脅。

Live Norish:北歐大熱像火焰強烈

上月,香港的酷熱天氣警告持續生效超過 348 小時,亦即是自 1976 年以來,香港最炎熱的一個 5 月 —— 炎熱盛夏在春夏交接之時提早踏入,不光是香港,遠至北歐瑞典氣溫皆升至 30℃ 或以上。事實上除了香港,瑞典的炎熱天氣都破了歷史紀錄。北歐多國受熱浪襲擊,瑞典國家氣象局在西南部的哥德堡錄得氣溫達到 31.1℃,是 1911 年以來最熱的 5 月。

氣候變了,戰爭多了?

美國國務卿克里日前表示,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如同「伊斯蘭國」及恐襲般,對人類極具威脅性,慘被網民批評他「誇張」兼「離地」。不過,德國一項最新研究指出,氣候變化日趨嚴重,造成熱浪、乾旱以及其他自然災害增加,令部份國家爆發戰爭或武裝衝突的風險提高。

德童 -28ºC 露營霸氣滿瀉

氣溫還未跌破零度,教育局已成功為港孩爭取「寒假」,宣布幼稚園、小學及特殊學校周一停課。你說嬌生慣養?港媽罵你冷血。一句「沒有自理能力」,把會跑會跳的學童,當做還要餵奶的BB,巴不得圈養過冬。德國卻將孩子推出溫室,每年帶他們到野外露營兩三天,騎馬摘莓睡帳篷,甚至用瑞士軍刀削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