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t check

|共14篇|

維基百科,比學術期刊更有認受性?

在香港,很多大學和中學老師都會教導學生,做功課時不要引用維基百科,因為該網站不是「正統」、「可信」的知識來源。可是,多年以後,維基百科其實已經發展出成熟的審核機制。坎培拉大學教育學院高級講師 Rachel Cunneen 和傳播學副教授 Mathieu O’Neil 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呼籲學界放下成見,盡快接受維基百科。

Moyashi:當 Fact Check 走到盡頭

最壞的情況不是連所謂的權威來源都不存在,而是在一堆假資料假新聞中,你找不到任何消息來源和資料紀錄。大家都知道權威機關在說謊,而媒體都由那些機關控制。你想 Fact Check,但追問下去都只會在相同的位置碰到盡頭 —— 你只找到「說法」,但沒有紀錄。

Fact Check 年代:社交媒體成為真理仲裁者?

在充斥假新聞的年代,事實核查已成為一門蓬勃產業。在選舉前後,社交媒體的核實工作一度掀起爭議,例如 Twitter 及 Facebook 就被指在選舉前限制轉發拜登次子亨特的醜聞;選舉後,Twitter 也以具誤導性為由,遮蔽杜林普多個貼文。有聲音就批評社交媒體的做法,比假新聞本身更危險。

白羅斯人打國際線、Be Water 的重要推手

面對反政府示威,白羅斯政府選擇斷網近三日。當地人最初難以接收街頭衝突的消息,國營電視台、其他網站及社交媒體,亦甚少出現示威報道。不過,與本港去年反送中運動期間,人們使用加密通訊軟體 Telegram 互通、接收消息相似,設法繞過限制的 Nexta Telegram 頻道,成為發放消息的重要平台。

在假新聞的年代,Fact Check 成為了一門產業

我們正處於充斥假新聞的年代。一方面,後真相政治興起,忽視真相、不顧事實的政客比比皆是;另一方面,獨裁政權如俄羅斯,視假新聞為維穩工具,既把不利政權的新聞描述為假新聞,同時散播一些似是而非的消息來鼓動民眾情緒。香港這次反送中運動裡同樣流傳大量假新聞, 8 月,Facebook 和 Twitter 則關掉大量疑似與中國政府有關的假帳戶。假新聞蓬勃,意外造就了一門新興產業 —— Fact Check 業的誕生。

聽信網絡消息,理性或非理性?

在後真相時代,資訊不僅傳得快,氾濫的程度更超出人們能處理的範圍。當信息湧來,我們可以怎麼辨別真相?英國科技哲學家 Tom Chatfield 指,人類在判斷傳聞真偽時,其實十分依賴二手資訊。換言之,人們乃根據其他人所思所想,決定是否相信某消息。

Chester Ho:從杜林普到葉劉,Fact Check「後真相政治」年代

很久以前,人們仍然相信政治人物要有誠信,才能得到選民的信任。不過,在「後真相政治」(Post-truth politics)年代,政治人物是否言而有信、說話有沒有根據,似乎不在重要。遠一點的英國脫歐公投,事後否認言論、走數的政客大有人在;剛過去的美國總統大選,杜林普經常說謊吹牛,但無礙選民投下信任的一票。

【美國大選】數字怎麼說?

美國總統大選在即,希拉莉與杜林普首度同台辯論。今屆特別之處,在於由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BBC、衛報等眾多媒體即時核證言論真偽(live fact-check),主持 Lester Holt 雖然被指過度緘默,但也數次糾正錯誤發言。辯論誰勝誰負,總統人選孰優孰劣,以下數字統計或可開示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