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當 Fact Check 走到盡頭

A+A-
圖片來源:Hesther Ng/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Fact Check 是一門學問,目的是從許多真真假假的新聞中追查消息是否確切。然而正如眾多方法論一樣,Fact Check 自有其極限。追查只能到達消息的權威來源有沒有說過,答案是有或沒有,如果那個權威的消息來源弄錯,你也無可奈何。例如某國政府聯同衛生組織說某流行病沒有蔓延的危險,你 Fact Check 了他們的確有說過,但他們有沒有說錯,就只有歷史可以證明。

最壞的情況不是連所謂的權威來源都不存在,而是在一堆假資料假新聞中,你找不到任何消息來源和資料紀錄。大家都知道權威機關在說謊,而媒體都由那些機關控制。你想 Fact Check,但追問下去都只會在相同的位置碰到盡頭 —— 你只找到「說法」,但沒有紀錄。

「紀錄」所指的是一手資料,描述事情有沒有發生過,又如何發生。即使最後事情被發現錯得離譜,但紀錄仍容許我們重組案發過程,反省那個錯誤的結果是如何出來的。「過去」或多或少會被「現實」的菱鏡所扭曲,歷史評價會因時代的變遷而起伏。但如果存在那份最初的檔案資料或者紀錄文本,即使無法完全重現那一瞬間,我們仍可以相對接近真相。

重點不是紀錄「有沒有錯」,而是「存不存在」。任何紀錄都有錯的可能,我們也不應該盡信單一的資料。但即使是「錯」,那個錯誤本身都是一種「紀錄」。所以修改歷史紀錄是罪大惡極的,這不僅使我們無法得知原初的描述,也令後世失去探索的可能性。

這也是「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不可取的原因。如果因為當下的評價而隨便改動紀錄,那麼我們擁有的永遠只有二手資料。從結論而言,我們無法再分辨一次和二次資料,所有的紀錄都染上當代社會的顏色。正如一開始所講,只有「說法」而沒有「紀錄」。

當 Fact Check 走到盡頭,那就不再是社會學或者媒體傳播的責任,而是考古學領域的問題。因為當下的社會環境無法容許我們追問,唯有寄託後世從沙土中把我們重新掘出來。在社會權力結構轉變的未來,對於遠離過去價值及利益轇轕的他們來說,處於遙遠過去的我們都是出土的「一手資料」。也許在這樣的狀態下,才能夠在碎片中重組那個連我們也看不到的真相。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