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愛犬深情互望時,主人可能會覺得牠們能讀懂自己臉上的喜怒哀樂。但近日一項針對大腦活動的研究發現,人的後枕或正面,對狗隻來說差別不大。簡單來說,狗隻並非靠臉認人,或以此辨識人類情緒。
狗
|共42篇|
推算狗的人類年齡,真的乘 7 就了事?
相信愛狗之人都曾聽聞,「狗活 1 年,相當於人的 7 歲」。不過,近日一個研究卻推翻這種說法。透過研究狗隻 DNA 在老化期間的化學變異,科學家得出了嶄新的推算方程式,意外發現狗比大部分人想像中老。
方俊傑:極地守護犬 —— 只需演活一隻狗
「極地守護犬」入面的 Buck,表情栩栩如生,動作靈活精巧,說牠的演出比 Harrison Ford 更優秀,很多觀眾也會贊同。但有必要嗎?一隻真狗不是應該有一隻真狗的氣質嗎?
【Soul Monday】鴿子與小狗成為朋友的原因
跨物種的友誼是寓言或卡通片中的常見劇情,但原來現實中也存在著這種奇妙的友誼。在美國,不能飛的鴿子與舉步維艱的小狗一見如故,成為互相取暖的朋友。這對好朋友吸引熱心人士向牠們所屬的動物治療機構捐款,令更多有缺陷動物可以接受手術,改變悲慘命運。
【Soul Monday】幼犬普拉提籌款助退伍軍人脫離傷痛
愈來愈多人會與寵物一起做運動,美國一間普拉提訓練室就提供「幼犬普拉提(Puppy Pilates)」,只要支付 25 美元,即可在與幼犬玩耍,同時做普拉提。收益將撥捐退伍軍人犬隻計劃,訓練幼犬成為創傷性壓力後遺症(PTSD)服務犬。經認證的服務犬能夠應對退伍軍人的焦慮,包括能夠在公共場所留意他們情況,將他們從噩夢中喚醒等。
當你倍感壓力時,家裡的狗狗也有所感受
回到家,因工作上的壓力而心情極差。這時家裡的狗狗上前討摸,並發出「嗚嗚」的聲音,彷彿牠也知道你的處境。近來一項研究發現,當主人倍感壓力的時候,他們並不孤單,他們飼養的狗隻也會感受得到。
Tinder 與動保組織合作,為棄養動物尋找絕配
動物保護組織多以小規模經營,在宣傳領養資訊上時有困窘。在社交媒體出現後,組織或熱心人士能自發創建領養群組,資訊比以前更流通。印度的動保組織面對同樣情況,交友程式 Tinder 就與他們合作,推出特別活動,為棄養動物尋找絕配。
狗是人類忠實老朋友,但為何我們總忽略牠們的心思?
人類與狗相處起碼 14,000 年,但我們過去卻甚少會參透狗隻的心思,直到近 20 年,有關狗隻的認知行為和心理學書籍,方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演化人類學家撰文分析,人類開始關心狗隻心理背後,究竟透露了甚麼訊息?
太空狗上火星是好事嗎?
NASA 近日宣佈 Moon2Mars 計劃,再次載人登月、登陸火星,同時發佈數張宣傳海報。美國雜誌「大西洋」集中報道其中一張人狗於火星同行的海報。雖然這只是對未來的美好設想,NASA 公開的計劃亦未見真會出現「太空狗」,但在過去,確實曾有「太空狗」肩負遨遊太空的重任。
人類的好朋友,是野生生物的大敵?
狗是人類的好朋友,但對野生動物來說,卻未必如此。一份刊於學術期刊「生物保護」的研究指,狗隻已造成 11 種野外脊椎生物的滅絕,同時對全球近 200 種物種構成潛在威脅。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狗隻是貓及大鼠屬以外,已知由人類引入的第三大掠食者。
中美貿易戰之貓狗也當災
中美貿易戰由影響大豆到豬腳,對中國民生的負面影響已逐步浮現,現在連家貓家犬也被牽扯進來。本來吃美國洋貨的中國貓狗,現在正面臨糧草將斷的危機。
60 年實驗,揭示狐狸如何馴化到向人類搖尾
小說「狼圖騰」中,主角曾嘗試收養一隻初生狼崽。儘管最後,小狼被送回野外,但在過程中仍現出一些馴化跡象。現實中,從狼到狗的馴化過程,並非一蹴而就,僅憑一代的養育,就能磨去動物的野性。一直以來,遺傳學家對狼是如何馴化為狗均有所爭議。終於,持續至今近 60 年的研究,終於揭示野生動物在馴化過程中的基因轉變。
兩種下場
“If you pick up a starving dog and make him prosperous, he will not bite you. This is the principal difference between a dog and a man. ”
-Mark Twain, American writer
如果你收養了一隻饑餓的狗,並且讓它過上了舒服的日子,它將不會咬你。這便是狗和人最主要的區別。
– 馬克·吐溫(美國作家)
世界盃激鬥前,要先擊殺流浪狗?
俄羅斯在世界盃揭幕之前,會為了市容殺光流浪狗嗎?繼 2014 年索契冬奧會前大規模選擇性捕殺流浪動物之後,俄羅斯即將舉行世界盃足球賽,表面上銳意改善流浪動物問題,實際上歷史可能又會重演。
5,000 隻在越戰並肩的軍犬,去了哪裡?
在越戰期間,美國約 5,000 隻軍犬曾在越南擔任警衛或負責偵察工作。戰事結束後,軍人得以陸續安排回國,但當時這些軍犬被認為是過剩的裝備,許多被安樂死、轉交越南軍隊接管,或流放異域,自生自滅。位於威斯康辛州的高地退伍軍人紀念公園,近日為新落成的青銅雕塑舉行了揭幕儀式,參考退伍軍人的意見後,雕塑以一名美國大兵和一隻越戰中最常見的德國牧羊犬並肩作戰為形象,表達了對包括 Satan 在內 5000 隻軍犬的敬意。
19 世紀紐約殺狗風潮
香港早前發生懷疑虐狗案,一頭銀狐犬從大廈高處墮下,當場分屍慘死,在動物保護意識正盛的今日,這種事可謂徹底違反人道標準。但其實領動物保護風氣之先的西方國家,過去亦有過殘暴的「殺狗熱」。19 世紀,紐約市就曾經成立專責部門,每當發現威脅公眾健康的流浪狗,便會把牠們活活棍毆至死,有街童更獲懸賞參與捕狗工作,到臨近 20 世紀動物保護組織才成功逆轉這種風氣。
貓狗食素糧,這可行嗎?
素食產品在人類世界確有其市場。而日本的「國菌」麹菌,最近亦成為新型寵物食品的關鍵成分。這種真菌很普遍,在醬油、味噌和清酒中都會找到。研發該寵物食品的公司 Wild Earth 聯合創辦人 Ryan Bethencourt,希望能夠由此改變動物飼料的未來,探索純素的寵物食品的可能性。
貓不如狗?科學家偏愛狗的原因
狗是人類的朋友,貓是人類的主子,但是否因為主子「高高在上」的身分,就不能作為研究對象?而選擇研究較忠誠的狗?這些對於貓的偏見其來有自,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的生物考古學家 Fiona Marshall 研究關於貓的馴養,她指在考古遺址中,貓較狗更為稀有,部分原因是牠們獨來獨往,她認為:「中世紀到後來的歐洲對貓都存在偏見。貓被認為是不好的動物,因為他們沒有服從人類。」
李衍蒨:【慎入】永遠的獵狗
美國 The Georgia Kraft Corp. 委託了工人們把一棵榕樹的頂部全砍掉,並把砍掉的部分砍成小段放到貨車上運走。他們中途發現了樹入面有一隻棕白色的獵狗,從這個樹洞凝視著他們。正常人應該是把這隻狗立刻救出,可惜的是這批工人來遲了二十年之多,因為他們找到的只是這隻獵狗已經木乃伊化的身體,永遠都於這個樹洞掙扎著,祈求有可以離開這個洞的一刻。
為何狗會吃糞便?
對於糞便,我們出於本能地厭惡,避之不及。不過作為人類之友,狗大概難有共鳴,皆因部分狗隻不單吃大便,而且不分彼此,究竟原因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