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

|共28篇|

【Soul Monday】愛在罷工進行時

美國編劇工會(WGA)本月初發起罷工,爭取改善薪酬待遇及規管人工智能在創作上的使用。部分會員想到,麵包和愛情同樣重要,何不兩者兼得?他們就在一次糾察期間,舉辦名為「開始談情」(Strike Up a Romance)的交友活動,讓單身的同業可提出兩大「訴求」—— 想要更理想的工作環境,以及合眼緣的真命天子。

人工智能跟荷里活編劇大罷工,有甚麼關係?

1996 年,荷里活編劇 John Gregory Dunne 曾揶揄「業內每人都認為只要有時間,他們都可像編劇一樣寫作」。近日,美國編劇工會(WGA)與資方談判破裂,發起近 15 年來首次大罷工;Dunne 當年的話就像一語成讖 —— 只是如今正威脅編劇生計的不是他人,而是人工智能(AI)。

紀浩基:編劇的十二堂課 —— #8 分場的重要性

大概有新手編劇會說,那只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知識版權而已。坦白說,要是連給投資方看個故事大綱都如此閃閃縮縮、怕被偷橋、侵犯你權益的話,那我會勸喻你,不如乾脆連大綱都別送出去。因為許多有經驗的投資人,年中看 100 個劇本,99 個都不堪入目,那為甚麼你能認定自己就是那唯一一個呢?

紀浩基:編劇的十二堂課 —— #7 說話不一定要用嘴巴

不用每個資訊都直接透過角色的嘴巴說出來給觀眾,要讓觀眾透過自己的記憶和隱喻,把這些內容帶出來。這不是賣弄高深或故弄玄虛,而是比較貼近真實,因為現實中,我們都不會說出所有心中話,但我們的行動卻表達著。

紀浩基:編劇的十二堂課 —— #5 人人都講類型片,唔通人人都識類型片?

許多時候大家都會把很典型的電影分類成愛情片、喜劇、恐怖片等,這種商業上的分類,也許在市場上宣傳會易於讓觀眾理解,可是在創作劇本的層面上,這樣分類就會過於簡單,容易造成既定形象或誤解,好像動作片就只能連場動作,不可以講述家庭或其他感情事。

紀浩基:編劇的十二堂課 —— #3 偽旗行動

要是在第一次看時,就已發現到編劇隱藏的伏線,例如明明不是兇手,卻給那人一個神情凝重的眼神特寫,又或是故意切入一些特別動作或道具特寫,便很容易被觀眾發現。因此上乘的編劇,在鋪墊往後的伏線時,就必須形成一種所謂的「偽旗行動」(False Flag Operation)。

紀浩基:編劇的十二堂課 —— #2 重看電影的重要性

曾經有個孩子在我重看電影時說,他從不喜歡重看電影,因為覺得很浪費時間。對於年紀輕輕的他,如此重視時間,我固然驚訝。但同時也認為他判斷錯誤。於是我跟他說,如果你不打算重看一部電影,一定程度上,代表你沒有完全看明白那部電影。

紀浩基:編劇的十二堂課 —— #1 首場的重要性

許多編劇會把自己看得太重要,說故事的套路,只跟從自己的思考模式。假設每個人都會坐在戲院裡,乖乖看完整個故事,因此想從哪裡說起,就從那裡說。但根據社會學家研究,人的注意力大概只有 90 秒,所以開場的首個影像和第一場戲至關重要。編劇在寫作過程中,當然可以邊寫邊想,但在完成初稿後,不妨重新調整。

港產片功臣:編劇兼臨時演員倪匡

倪匡前日與世長辭,很多人都記起身為小說家的倪匡,特別是其名著「衛斯理」系列。但其實倪匡亦是港產片功臣,小說不但改編成電影,更撰寫過超過 300 部電影劇本,高峰期每 3 至 4 天完成一個;他還擔演過 10 多部電影的臨時演員,最為他津津樂道的,是演歡場嫖客一角,據說拍攝期間醉得不省人事,經歷一如小說般傳奇。

「愛的迫降」中,北韓實境全靠他?

2020 年初,韓國電視劇「愛的迫降」以 21.7% 創下最高平均收視率,打破「請回答 1988」及「孤單又燦爛的神 – 鬼怪」等電視劇。劇中北韓社會的描述生動逼真,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有趣真誠,獲得觀眾青睞,好評如潮。這一切的幕後功臣,不單只是編劇,還有與劇組合作的真正脫北者。

江皓昕:「編寫美好時光」——戰火連天仍是要瘋狂度劇本

Christopher Nolan 的宇宙無敵橫空鉅著 Dunkirk 最近上映。「編寫美好時光」則提供了另一個在同一戰爭時代中,槍林彈雨浩氣長存之外,比較私密、比較小清新、比較小情小趣的浪漫角度。特別喜歡一幕,男女主角在德文郡海邊,討論人們為何喜歡電影,那是因為電影故事都有結構,有形狀,有目的。電影世界裡,所有不幸的事情之所以發生,都是為引導你往某一個方向,凡事發生總有它的意義。

Apple 進軍美劇市場?

20 年前,美劇仍被視作不入流,今日已走入黃金時代,百花齊放:今年 Netflix 與 Amazon 預期將斥數以十億計巨資製作原創劇集,Google 也準備投放數億美元開戲。覷準串流電視如日方中,逐步蠶蝕傳統電視市場,連 Apple 亦積極備戰,要在美劇黃金時代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