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浩基:老坑的認證 ——「情人」修復版 Blu-ray

A+A-
電影「情人」劇照。

近來經歷種種買完老翻又拋棄、買完 iTunes 不夠喉的影迷現象後,開始進入另一境界,就是回歸到儲實體 DVD boxset 狀態。過去買港式 DVD 買多了阻地方,就到 HMV 買一本本的收集簿回來,把它們整理好,但後來又發現有許多 DVD 看完一次後根本不會再重看,又得作大量斷捨離,只留下會重看的影碟。

看久了,便明白像去夜總會不應貪果盤一樣,DVD 不應貪中文字幕。凡是愛電影的人都希望買修復版,但坦白說,香港的出版發行商質素在國際水平上都很一般,於是港產片也得在海外尋找修復版。所以真正喜歡的電影,還是得放棄中文字幕,尋找海外真真正正的 4K 修復版。

近年有很多專門服務電影迷的珍藏版出版公司崛起,會定期推出各種 boxset,並重新找藝術家設計盒面、找團隊訪尋當年的工作人員進行訪談和短片紀錄等。這些新增的邊際利益,從來是香港影碟所欠缺,別說附加價值,要是有收錄當時的製作特輯、預告及宣傳物料等,就已經要致謝了。

當然,從以上所說,就證明了我是個看碟一代的人,跟時代脫節了。

要是今時今日去問 25 歲以下的年輕人,大概問十個也未必有五個,家中是有 DVD 機的。好了,可能有人會說 PS5 也能播 DVD,不能用這個來判斷世代,但試問又有多少人擁有影碟呢?

就如再老一輩的人迷上 CD 和黑膠一樣,對有了互聯網的一代人來說,音樂從來免費,可隨時下載,認為只是他們太執著;到了下一代,就會發現其實他們對電影也是同一想法,並不需要擁有 DVD,想看甚麼電影便下載,不然在 Netflix 找也行(這已是有良心了,前提他的戶口可能是跟五個不同的人合夥搭棚)。

所以當我們說要買實體藍光修復版影碟、還想看那些附加的製作特輯時,就馬上顯出老態了。更甚是買了老嘢中的至愛 —— 法國導演尚積葵阿諾(Jean-Jacques Annaud)、梁家輝和珍瑪琪(Jane March)主演的文藝愛情情慾片「情人」(The Lover)。

MPI Media Group 今次出的雙碟版,內裡有著許多從沒看過的片段,包括當年導演曾經選上好幾個人,梁家輝是其中之一,而另一個是白石千,就是「郎心如鐵」中飾演溶屍奇案男主角的那個,還有一個是我認不出來的美國華人,他們三個都和女主角試過戲。當然,若看過片段就會明白,選梁家輝是正路和必然之選。記得片段裡說到,原來「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的導演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也曾邀請過梁家輝飾演溥儀,只因他自覺英語水平配合不上而婉拒。

而女主角珍瑪琪,我也認為當日導演的選擇是無可置疑的,尤其是看了他們在法國的海選,每天有著一千人面試。當然,跟香港小姐面試一樣,內裡夾雜著大量懷著夢想、但明顯是在浪費車費和時間的人。

還記得在戲院中看「情人」時的震撼,也慶幸那時候自己已過 18 歲,當時有朋友因未成年無法入場而一直耿耿於懷。要記得那個時代不像現在,互聯網還未普及,現在想看裸露東西,在網上看到你翻白眼、嘔白泡,也不用花一毫子,但那時候要看這種高質素的情慾,確實不容易。

像「情人」和莎朗史東(Sharon Stone)的「本能」(Basic Instinct),大概都影響著一代人的童年記憶,正如再老一輩的,永遠都會記著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的「七年之癢」(The Seven Year Itch)一樣。對我們來說,莎朗史東和珍瑪琪永遠停留在我們年青時的那個年紀,看著珍瑪琪腳踩著渡輪欄杆、眺望湄公河那一幕,留下了永恆的遐想印記。

只能說我和她都老了,但藍光碟留住了永恆 —— 頂!唔知道還以為我收了影碟公司錢,但我確實是真金白銀買回來,只是時光荏苒,一時感慨唏噓。好吧,再看一次他們的激戰連場,來懷念一下自己的輕狂歲月。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亂世閉門讀禁書,看舊片。幸福感覺,來自吃喝與揮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