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排放

|共14篇|

英政府的憂慮:在農田安裝太陽能板

太陽能板可以把光能轉為電能,既環保成本又低,在全球不斷普及,但英國卻似乎例外。去年時任首相卓慧思試圖阻止英格蘭大部分農地使用太陽能,措施隨她下台才擱置,但近來現屆政府擬重啟計劃,如限制在農田上安裝太陽能板等。環保人士批評英國在綠色能源方面走回頭路,到底政府為何要這樣做?

你應買碳抵銷額嗎?自然碳補償為何甚具爭議?

減碳的努力可化作碳抵銷額;而消費者和企業通過購買別人的碳排放額,藉以抵銷自身的碳排放量,這種做法稱為「碳抵銷」或「碳補償」。然而,碳抵銷向來甚具爭議,主要是針對碳抵銷項目本身的可信程度,及此法會否減低企業或個人真正減少碳排放的動力。

供應鏈是企業減碳排放關鍵?

許多跨國企業已提出「淨零減排」目標。企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分為三大範圍,範圍 1 和 2 分別計算生產的直接排放(包括燃燒燃料)及能源使用的間接排放。而範圍 3 則包含價值鏈上下游活動的碳排放。過往減碳倡議的主軸在於能源轉型,皆因化石燃料為碳排放的主要來源,盡快轉型零碳能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基要目標;惟範圍 3 的排放愈來愈受關注,特別是在供應鏈上的脫碳進程。

甚麼是漂綠?企業氣候漂綠或招人提告?

隨著投資者和消費者愈來愈關注氣候變化,企業宣傳亦更著重標榜其在環境和氣候變化方面所作的努力。聲明公司更環保,能提升品牌形象,藉此帶來額外收益;然而,在環保功績方面言過其實,又稱為「漂綠」,例如使用未經證實或有誤導性質的聲明、選擇性披露環境績效以獲取商業或政治利益等。參與漂綠的不僅是公司,政府和政客亦可以透過漂綠來誇大自身環保功績,往自己臉上貼金。

Ryan Fung:綠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但在這個仍未以低成本煉出綠色鋼鐵的過渡時期,中國這個「鋼鐵出口大國」,隨後也會繼續壓抑鋼鐵產能:出口賺不了多少錢,反而消耗了能源,把污染和碳排放留給自己,得不償失,相信中國今年整體鋼鐵供應會低於去年。而疫情若無明顯惡化,鋼鐵、鐵礦石等資源價格在未來一、兩年,也只會愈來愈高。

反核風潮正逐漸褪去

近年,核電去留或增減再成辯論焦點,例如台灣去年 12 月舉行公投,其中一項備受關注的議題就是重啟「核四」,結果不獲通過。哥倫比亞氣候學院聯合創始院長、國際及公共關係教授 Jason Bordoff 早前就在「外交家」雜誌撰文,解釋為何核能重新受到注目。

【COP26】區塊鏈是應對氣候變化的秘密武器?

比特幣因挖礦耗電而遭到撻伐,甚因高耗能而被踢出中國,以防威脅減碳目標。然而,加密貨幣底層技術區塊鏈(blockchain),卻被視為抗衡氣候變化的關鍵工具,或能在碳市場、能源轉型上大派用場。

Ryan Fung:「碳權」交易產品需求升供應跌

不同國家在有意邁向碳中和後,都紛紛訂立法規,把氣候成本轉嫁至商界,要求全城減碳。當中,碳權(carbon credits)就是其中一個常見的做法,此舉早在歐洲、美國、日本實施,2021 年更在中國試營。而由於碳排放額度供不應求,價格激增,造就碳權交易產品成為過去一年來備受注目的另類投資。

Ryan Fung:英國氣候淨零戰略有誠意

各國之中,已脫歐的英國看準機會不斷發圍,不但成為 COP 26 的主辦國,也在國際會議前夕動作多多,除了找來財政大臣 Rishi Sunak 推出「綠色金融:可持續投資路線圖」,亦發佈「淨零戰略」闡述國家將如何兌現於 2050 年實現淨零排放的承諾,走在綠色最前線。

核能:減排唯一出路?

香港行政長官日前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要在 2050 年前做到「淨零發電」,中期目標是 2035 年或之前,以天然氣及可再生能源等取代燃煤發電。雖然施政報告中未有提及核能供電的角色,但目前香港電力約有 25% 來自大亞灣核電站核電。不僅香港,全球多國相繼定下淨零排放的目標,多需要由化石能源轉型到可再生能源。氣候倡議者及政策制定者現在需要作出決擇,到底是否採用核能作為減碳手段。

【碳捕存】為何要在大氣收集碳?

減排難,要做到零碳排放更難,事實上並非所有碳排放活動都有零碳替代方案,所以近乎所有「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 )評估的情景中,要實現全球溫室氣體淨零排放,都必須要實行「碳消除」。要扭轉氣候變化,除了轉型潔淨能源,還要主動消除即將排放及已在大氣中的溫室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