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 Fung:綠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鋼鐵生產,約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 10 分之 1,各國要達至淨零排放(或碳中和),鋼鐵行業絕對不可缺席,雄心勃勃的碳排放第一大國中國本定下「小目標」,矢志要在 2025 年碳達峰,但後來似乎察覺知易行難,就把目標押後五年,怕是之前低估了綠色轉型的難度。

工信部、發改委、生態部共三部委日前意外宣佈,鋼鐵行業碳達峰目標押後五年才能完成,由之前徵求意見稿提出的力爭 2025 年碳達峰,變成「力爭到 2025 年 80% 以上鋼鐵產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噸鋼綜合能耗降低 2% 以上,水資源消耗強度降低 10% 以上,確保 2030 年前碳達峰」。

對比之前,一些業界權威的言論似乎只是空談,如中鋼協曾經提過行業碳達峰目標放在 2025 年,並指出 2030 年行業碳排放量較峰值降低 30%。不過現在目標已改為「確保 2030 年前碳達峰」,似乎意味這個僅次於電力行業碳排放量最多的行業,轉型不易。

諮詢公司 McKinsey 曾估計,在未來 30 年中,全球鋼鐵「去碳化」平均每年需要 1,450 億美元的投資,卻可能會使製造鋼鐵的成本增加 30%。但有趣的是,不論押後目標與否,與碳中和相關的資源,有理無理也乘上炒上。如在剛剛中國緩減碳目標後,鐵礦砂價格也急升,衝破每噸 150 美元的關卡。

鋼鐵業今次得以換來更多喘息空間,相信是為免重蹈覆轍,像 2021 年一些地方政府因「運動式『減碳』」而導致煤荒,以致最終煤價飆升及全國限電,鬧出一場具中國特色的 ESG 笑話。

三部委的另一個小修改,是把目標模糊化、淡化內循環經濟,由之前行業集中度目標「力爭前 5 位鋼鐵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 40%,前 10 位鋼鐵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 60%」變為「鋼鐵產業集中度大幅提高」;以及取消了對於鐵礦石國際合作區域的描述,強調「按照市場化原則,加強國際鐵礦石資源開發合作」。

但換個角度思考,中國一向在不同領域追求「定價權」,現時粗鋼產量 10.3 億噸,約為全球粗鋼總產量(19.1 億噸)的 54.02%,要是鋼鐵行業的「去碳化」做得太早、太快,就會失去對於這項資源的話語權,陷入之前美國失去制衡國際油價能力,被 OPEC 和俄羅斯玩殘的困境。

鋼鐵行業要真正「去碳化」,當務之急是解決技術成本問題,不少鋼廠現時仍沿用燃煤高爐,導致雙重碳密集(使用煉焦煤從鐵礦石中吸收氧氣,以及用骯髒的能源來加熱高爐);現時一些相對環保的做法,是採用直接還原鐵作為電弧爐(EAF)的燃料。

由於清潔氫氣的價格必須下降 60%,才能與替代品有成本競爭力,有些鋼廠則採用更進取的做法,如印度富豪 Lakshmi Mittal 持有的 ArcelorMittal,就在探索綠色氫氣的可能,入股比爾蓋茨、李嘉誠、淡馬錫有份投資的 H2Pro,冀以成本更低的綠氫,讓煉鋼過程大幅去碳。

但在這個仍未以低成本煉出綠色鋼鐵的過渡時期,中國這個「鋼鐵出口大國」,隨後也會繼續壓抑鋼鐵產能:出口賺不了多少錢,反而消耗了能源,把污染和碳排放留給自己,得不償失,相信中國今年整體鋼鐵供應會低於去年。而疫情若無明顯惡化,鋼鐵、鐵礦石等資源價格在未來一、兩年,也只會愈來愈高。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佬。從事過公共政策、科網、金融、媒體相關工作,近年轉型專注於 ESG 領域,成為全球首批特許 ESG 分析員,不時也文也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