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

|共26篇|

提告達美航空,揭示碳抵銷只是假象?

3 年前,美國達美航空宣佈要成為首家實現碳中和的航空公司,承諾在未來 10 年投入 10 億美元,以少用燃油、提升飛航效率等方式來降低碳排放量。但最近有消費者入稟控告達美航空的碳中和聲明有誤,因航空公司並非採用原先承諾的碳移除方法,而是購買碳抵銷額度,有「漂綠」爭議。到底碳抵銷是拯救氣候問題還是假象?

【*CUPodcast】ESG 傾呢啲:展望 2023,拯救氣候新出路

今集「ESG 傾呢啲」請來低碳想創坊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莊陳有、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香港青年代表兼日出社區成員林蘭熹、何偉歡,一起討論對來年的展望,政府會否實踐 2050 年碳中和藍圖具體計劃,包括引入公義轉型概念,並徹底淘汰化石燃料等,力求擺脫氣候危機。

如何應對水力發電氣候風險?

近月中國多地熱浪來襲,以水力發電出口而著稱的四川省正遭受該省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乾旱。重慶約 15% 電力來自四川,由於降雨量減半,重慶幾乎失去四川所有電力供應,亦成為缺電受災區,需要限制工業企業用電。乾旱使人擔憂水電的可靠性,氣候對經濟生產的影響愈來愈明顯。

Ryan Fung:中美決裂 ESG 資金如何走?

在資本市場利用 ESG 以德服人是一場漫長的戰爭,從針對化石燃料的 ESG 剔除法,到錯過石油股和資源股的升幅,相信也令不少 ESG 信徒懷疑人生,但現在隨著市場逐漸找出供求平衡點,一些石油、資源價格也從高位回落,現在 ESG 的最新主題,就是找出真正受惠永續概念的公司。

Ryan Fung:香港熱不可耐,太陽能不能

不應對氣候危機,香港不單止要飽受高溫折磨,沿岸地區更會被淹沒。可是,上屆政府提出的「香港氣候行動藍圖 2050」,所提到的幾項措施最終也是捉襟見肘。當中也未有提及如何在香港發展可再生能源上,好好利用太陽能。再者,所謂關注氣候問題的政府官員,永遠只懂得詭辯,活像一個「氣候演員」,嘥鬼氣。

要更多焚化爐?轉廢為能是大趨勢?

目前,香港所有的都市固體垃圾均以堆填處理。把垃圾埋起來,看似「眼不見為淨」,但堆填區佔用龐大土地,飽和後需要擴建,亦會為附近社區帶來影響。目前石鼓洲外海正在興起第一期「綜合廢物管理設施」,將設有焚化設施,預計每天可處理 3,000 公噸的都市固體廢物,惟仍不足以應付香港每日所產生的逾 1.5 萬公噸都市垃圾。香港環保署早前便公佈研究興建新焚化設施選址,以逐步取代堆填區。

【*CUPodcast】ESG 簡單講:為甚麼 ESG 投資值得重視?

「海水退去,就知道誰沒穿褲子。」股神巴菲特於 2008 年金融海嘯時曾對股東這樣說,比喻股市衰退,才分辨出一間企業有否槓桿過高。疫後通脹升溫,各國央行準備收水加息,導致經濟形勢嚴峻。市場資金正流向抗壓能力高、低風險的公司,使 ESG 投資(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成為近年財金界熱話。這次「ESG 簡單講」將介紹 ESG 所涉及的範圍,企業又能如何實踐 ESG,使公司穩中求進,吸引投資者青睞?

【COP26】馬拉松淪「垃圾製造機」,減碳競賽開跑

跑步只需要一套運動服和水,理應是低碳活動,但一場馬拉松賽事,卻足以消耗百噸資源。有研究指,馬拉松涉及龐大碳足跡,一名跑手的年碳排放量多達 4.3 公噸,當中由法國飛往紐約已消耗 3.5 公噸,相當於其排放量的 83%。眼看熱鬧過後,跑道總遺留紙杯、蕉皮、毛巾等驚人垃圾山的問題,到底一場賽事,對環境造成多大傷害?

【圖解】全球國家碳排變化

COP26(第 26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正式展開,本屆是自「巴黎協定」後,參與國首次檢視國家自定貢獻(NDCs)。大會主席夏爾馬形容,想在會議上取得成功,難度超越 2015 年「巴黎協定」,因需在減碳的具體細節上達成共識。

核能:減排唯一出路?

香港行政長官日前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要在 2050 年前做到「淨零發電」,中期目標是 2035 年或之前,以天然氣及可再生能源等取代燃煤發電。雖然施政報告中未有提及核能供電的角色,但目前香港電力約有 25% 來自大亞灣核電站核電。不僅香港,全球多國相繼定下淨零排放的目標,多需要由化石能源轉型到可再生能源。氣候倡議者及政策制定者現在需要作出決擇,到底是否採用核能作為減碳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