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大學科學家在「自然能源」期刊發表報告,其新研發的太陽能「人工樹葉」,能透過光合作用將陽光、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乙醇和丙醇,直接用作推動汽車引擎的液體燃料;其能量密度極高,更方便儲存或運輸。現時該技術仍處於實驗階段,有望將來取代化石燃料,助世界邁向零碳排放的目標。
太陽能
|共32篇|
看占士邦,看世界的科技前線
雖說占士邦電影是動作間諜片,但劇情設計非常緊貼科技發展,從激光錶到太空船,電影長期以來展示了不少先進的高科技。究竟占士邦下一次的冒險之旅,將會帶影迷到哪裡去?
困境激發創意:委內瑞拉土產電動車
馬拉開波(Maracaibo)曾是委內瑞拉數一數二的產油地,但受到長期燃料短缺及停電問題困擾,兩名本地企業家被「逼出」創意。他們受直線競速賽(drag racing)啟發,以高爾夫球車為基礎進行改裝,變成經濟實惠的電動車及太陽能車,希望讓居民免卻高溫下步行之苦,甚至成為全球能源危機的救星。
綠色和平:核電、天然氣被列為綠色能源,歐洲議會開環境「倒頭車」
淘汰化石燃料、擁抱可再生能源是紓緩氣候惡果最有效的解決方案。惟歐洲議會近日卻「開倒頭車」,通過將同為化石燃料的天然氣及危險核電定義為「綠色能源」之一,容許投資者投資相關項目時,可獲得等同投資可再生能源的優惠,包括低息貸款、國家補助等。這個決定到底是自救,還是自掘墳墓呢?
【*CUPodcast】ESG 傾呢啲:能源轉型靠太陽能,還靠必要之惡 —— 核能?
今集「ESG 傾呢啲」,將解構政府政策能如何推動太陽能發展,而近年港府提出使用「零碳能源」達成淨零排放,當中牽涉社會一個「不能說的秘密」—— 長久爭議不休的核能,又會如何左右能源規劃?
【*CUPodcast】ESG 傾呢啲:太陽能賺錢大計,社區參與要點做?
若太陽能足以應付香港約 21% 電力需求,政商界應如何推動民眾參與減碳?參考日本、台灣、南韓等案例,公眾賦權或是擴大可再生能源佔比的關鍵。全新節目「ESG 傾呢啲」由 ESG 分析員馮健鏗主持,並邀請嘉賓共同解構 ESG 意識崛起,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Ryan Fung:香港熱不可耐,太陽能不能
不應對氣候危機,香港不單止要飽受高溫折磨,沿岸地區更會被淹沒。可是,上屆政府提出的「香港氣候行動藍圖 2050」,所提到的幾項措施最終也是捉襟見肘。當中也未有提及如何在香港發展可再生能源上,好好利用太陽能。再者,所謂關注氣候問題的政府官員,永遠只懂得詭辯,活像一個「氣候演員」,嘥鬼氣。
越南可再生能源躍進,歸功於政策推動和 ESG 催化劑
越南向來是重度燃煤國家,但近年極力轉型潔淨能源,自 2019 年以來,其風能和太陽能產能增加 3 倍。在 2018 至 2021 年四年間,當地以太陽能發電的份額,從幾乎為零增加到近 11%,不僅增速極快,甚至比法國或日本等較大的經濟體比例更高。到去年,越南已成為世界第十大太陽能生產國。總理范明政在去年 11 月更承諾停止建造新的燃煤電廠,並在 2050 年前將該國的排放量減少到淨零。
外太空太陽能發電站:解決能源問題的方法?
俄烏戰爭令西方多國再次意識到世界能源供應體系之脆弱,化石燃料過分掌握在某些國家上。與此同時,環境保護已經成為發達國家的重點政策考慮,聯合國就把 2050 年淨零碳排放視為目標。要同時達到供電自主和環保,最理想辦法是發展可再生能源。英國政府正考慮推出一個總值逾 160 億英鎊的大膽方案 —— 在太空建設太陽能發電站。
Ryan Fung:政府削上網電價,ESG 光伏無望?
有謂身體很誠實,要認清一個政府對某些政策的支持力度,最重要當然不是聽口號、看目標,而是看清楚所涉的資金和資源投入,遺憾地政府對「再生能源」的扶持力度,實在可圈可點。近日環境局突然大幅削減上網電價回購價兩成,在再生能源尚未成熟之際就開始「收水」,引起商界和環保界關注。
農電共構:太陽能板下種蔬果
在陽光充沛的非洲大陸,以太陽能板來提供廉價電力並非新奇之事。但在這些板下種植農作物,則是值得期待的發展。「衛報」報道,一項在肯亞進行的試驗,成功利用名為「農電共構」(Agrivoltaics)的技術,以太陽能板「兩度從太陽收集能量」,既能減少水分流失,還令作物長得更大。
鴻若遠:不如撈埋一齊做瀨尿牛丸吖笨 —— Tesla 與 Bitcoin 的終極結合
對虛擬貨幣一直有興趣的馬斯克(Elon Musk),大概受了香港古惑仔(又簡稱為醒目仔)偷電事件的啟發,於是不止出口術炒賣 Bitcoin,還直接將 Bitcoin 和 Powerwall 結合。
【COP26】規模養殖海藻打開藍色經濟
海洋覆蓋地球 7 成的面積,亦為地球吸收二氧化碳的倉庫。近年大談綠色經濟,除此以外,其實還有「藍色經濟」,與緩減氣候變化息息相關。根據世界銀行定義,藍色經濟是「可持續運用海洋資源促進經濟增長、改善生活及就業,同時保持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你或許聽過養殖蠔、三文魚等海產,但有一種養殖新星或能兼顧環境和經濟效益,就是養殖海藻。
IKEA 投身電力市場的原因
全球綠色供應鏈抬頭,對環境影響較小的綠電備受追捧。在歐洲,電力自由貿易系統相當先進,每家每戶可以選擇不同發電公司,而隨著永續概念彈起,就連傢具店、車廠也紛紛開拓電網事業,發掘售賣可再生能源的新商機。
廢棄耕地可重新利用,對抗全球暖化?
制止全球暖化取決於許多因素,氣候科學家預測不同的社會和經濟變化路徑,並估計未來需要更多生物能源及太陽能產量。但要大量生產,則需要土地資源,這可能與其他土地需求相衝突,影響生物多樣性和糧食供應。而其一可行之舉,就是利用廢棄耕地來建立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
昔日黑暗大陸非洲,將成世界下一個新創搖籃?(下)
「哪裡有痛點,哪裡就有創新」,這句話如果放在非洲,就代表著有無窮盡的創新機會,關鍵只在於有多大的決心去挖掘。為了解決非洲面臨的各種難題,新創企業陸續誕生。
中國是綠能先鋒?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費國,也是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以國家總值計,中國是最大的碳排放國家,佔全球碳排放近 3 成。與此同時,中國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勢頭亦甚為強勁,國際能源署在 2017 年的報告就表示,「無可否認中國是可再生源的領導者」。
綠色和平:上網電價 101
經過多年努力,多個環團和社會團體終於促成政府與兩電在新一份的利潤管制協議,引入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Feed-in Tariff)政策。這項能源政策在國際間廣泛使用,目的是增加安裝可再生能源系統的經濟誘因,推動能源轉型。但是你又對「上網電價」政策有多少認識呢?這篇文章會為大家解答一系列有關「上網電價」政策的問題,讓你了解香港「上網電價」政策的細節和市民的參與方法。
上電網又如何:結合太陽能發電和電池儲存
香港政府日前公佈「上網電價」政策,市民或機構日後安裝太陽能板,可賣電予電力公司,按發電系統容量劃分價錢,發電系統容量愈小,賣電價錢愈高。可是,到底在屋頂安裝太陽能板需時多久才能回本,而安裝工程又合不合法,目前還耐人尋味。唯一可肯定的是,不少香港人連找一片瓦遮頭也不容易,別說是享有一個能安裝太陽能板的屋頂。相比香港,外國空曠土地上的屋頂,上電網的意義便來得重大。
轉變時候到了?再生能源悄然變得更便宜
一直以來,再生能源給人的印象,是貴而且不可靠,不過局面正發生變化。墨爾本大學能源轉型中心高級顧問 Simon Holmes à Court 在衛報撰文指出,可再生能源不但沒有使國家的電網變得不可靠,事實上,還可見到它們正在降低電力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