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減排唯一出路?

A+A-
正在興建的英國欣克利角 C 核電站(Hinkley Point C)。 圖片來源:路透社

香港行政長官日前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要在 2050 年前做到「淨零發電」,中期目標 2035 年或之前,以天然氣及可再生能源等取代燃煤發電。雖然施政報告中未有提及核能供電的角色,但目前香港電力約25% 來自大亞灣核電站核電。

不僅香港,全球多國相繼定下淨零排放的目標,多需要由化石能源轉型到可再生能源。氣候倡議者及政策制定者現在需要作出抉擇,到底是否採用核能作為減碳手段。因建造核電廠需時,如肯定核能角色,便要提出具體措施,及時上馬。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 8 月份發表有關核能的技術簡報,便開宗明義稱核能是可達致碳中和的低碳能源來源,如把核能排除在外,將無法達成全球氣候目標。

日本新任經濟產業大臣萩生田光一日前提出,核電對於日本脫碳「必不可少」,這表明首相岸田文雄領導的新政府將致力推動重啟核反應堆。自 2011 年福島核事故以來,由於更嚴格的法規和公眾對核能不信任,大多數日本核反應堆已經停產,核電佔能源比率大幅調低至 6%。萩生田指,日本沒有其他方法可以實現 2050 年碳中和的目標。

根據日本現行規定,核反應堆最多只能運行 60 年,意味著所有現有設施最遲將在 2060 年代退役。「日經新聞」報道,執政自民黨部分成員希望政府允許更換現有的反應堆。除了重啟現有設施外,萩生田暫未公佈任何關於核電的中長期計劃。

環保少女 Greta Thunberg 早前以「Blah Blah Blah」(滿口空話),批評全球領袖在應對氣候變化時只會說空話,但現時氣候倡議者亦要就核能在減碳的⻆色提出明確倡議。 圖片來源:路透社

反對者則認為,核能算不上是綠色能源,不應用作減碳手段。例如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堅持反對增建核電廠,認為核能「骯髒、危險又昂貴」,又指與風能或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相比,新的核電站成本更高,建造時間也更長:「要避免氣候變化帶來最具破壞力的影響,我們需要快速且負擔得起的解決方案。 核電並不是。」

近月天然氣價格創歷史新高;同時,中國又因為缺煤而實施限電。這揭示全球對化石燃料仍難捨難離,及能源隨時供不應求。可見若急切的能源轉型當中,只有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未必能填補低碳能源缺口。亦有地區並未具備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地理條件,核能仍是具吸引力的低碳電力來源。

除了政策制定者,氣候倡議者亦是時候擺脫含糊的立場,在核能問題上表態。例如,瑞典「環保少女」Greta Thunberg 早前曾以「Blah Blah Blah」(滿口空話),批評全球領袖在應對氣候變化時只會說空話和許下空泛的承諾。惟路透社 Breakingview 編輯 Rob Cox 撰文指 ,Thunberg 亦要從「空談理想」轉型,應提倡支持核能;並表示如果沒有具體的政策建議,年輕倡議者也有可能變成空談理想。

該評論又指,Thunberg 本人在核能議題上一直相對沉默。 兩年前,她表示個人反對核電,稱其「極其危險、昂貴且耗時」。 但她也贊同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建議,即核能可以成為氣候變化解決方案的一部分,並總結:「在開始審視全貌之前,讓我們擱置這道辯題。」Cox 直言:「現在是時候恢復辯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