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跟荷里活編劇大罷工,有甚麼關係?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1996 年,荷里活編劇 John Gregory Dunne 曾揶揄「業內每人都認為只要有時間,他們都可像編劇一樣寫作」。近日,美國編劇工會(WGA)與資方談判破裂,發起近 15 年來首次大罷工;Dunne 當年的話就像一語成讖 —— 只是如今正威脅編劇生計的不是他人,而是人工智能(AI)。

編劇界已非首度因技術發展而觸發勞資糾紛。上一次於 2007 年的罷工,主要涉及串流影片服務的版權分紅問題;當時爭取得的分成,還遠不及從廣播及有線電視所得的收入。而近年 AI 技術使用愈趨頻繁,如 2019 年電影「雙子任務:疊影危機」以 AI 生成「年輕版」Will Smith;聯合執導「復仇者聯盟 4」的 Anthony Russo 開拓 AI 電影等。

前 WGA 董事會成員、編劇 John August 向美國網媒 Vox 表示,工會在罷工前已提出增設兩項編劇合同條款:確保「文學內容」(literary material,包括劇本、電視劇、大綱、分場及創作人撰寫的其他內容)不能由 AI 生成;而「原始內容」(source material,如小說、文章或其他知識產權內容)亦不能由 AI 生成,以免製作公司以較低薪酬聘請作者修飾 AI 生成的原始內容。

目前業內擁有大量數據,不僅知道人們整體的需求,更能精確預測個別消費者喜好,不排除將來如串流媒體等,可能根據個別用戶的觀看數據,創造與其興趣相符的娛樂,尤其當今日公式化的娛樂作品已足夠滿足大眾;加上 AI 省卻人力及其各種待遇要求,不問報酬且不眠不休工作,自然成為這些平台以 AI 取代創作人的一大誘因。

WGA 當然無法解決上述所有問題。August 表示新擬訂合約旨在保護現行的藝術和創作,確保工會成員透過原創作品及版稅獲得回報;現時 AI 的威脅不在於取代作家,而是將會拉低編劇薪酬。一方面 WGA 無法完全阻止運用 AI 生成材料;另一方面當前還有技術問題,如 AI 引擎未能有效區分受版權保護和公共領域中的信息,以致編劇工會難以完全確保 AI 生成的材料沒有相關問題。August 更曾想像如罷工持續,可能會有電影公司推出由實習生修改 AI 生成品的電影或電視劇本。

Vox 資深文化作者兼評論員 Alissa Wilkinson 認為,勞資協議取決於維護它們的人,惟現今觀眾似乎樂於接受千篇一律或低質量內容,擔心作家不僅會被剝削,甚至最終可能被淘汰,特別是假如 WGA 在新一輪談判中未能確保其地位。畢竟過去 10 年從互聯網的發展中可見,擁有平台和算法的人將有足夠能力改變現實;而最終關鍵是甚麼被視為「真實」,以及人們是否願意限制 AI 等工具的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