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面騎士 BLACK SUN」是一封舊左翼寫給新左翼的情書,雖然誠意十足,卻只管把自己的想法寫進去,沒有考慮符號邏輯合不合理,更沒有考慮觀眾領不領情。送出的情書成了跟蹤狂的自白,可惜浪費了難得的文筆。
特攝
|共45篇|
Moyashi:狂鬼人間 —— 動態癡線佬
故事的表述有問題,理應受到批評,但要將其存在徹底抹去,則是過猶不及。「怪奇大作戰」在日本特攝映像的發展史中,是一部有相當價值的作品,抽起了一集,等同在歷史中挖開一個缺口。
Moyashi:自己地球自己救?
然而「一國受難,多國相助」的構圖經不起現實的考驗,更大的可能性只有對外星人發出譴責聲明。既然只有日本被外星人侵略,憑甚麼要我國出兵?韓戰接著越戰,還有持續的冷戰,有哪一次有聯合國來維持和平?
Moyashi:卡美拉 —— 平成篇
1995 年至 1999 年間,導演金子修介夥拍編劇伊藤和典,製作了後來被稱作「平成卡美拉三部曲」的電影系列。該三部曲不僅將這隻在昭和被嚴重簡化成「小孩朋友」的怪獸,提升至前所未有的複雜面貌,更因為拍攝手法和劇本深度,使其贏得「日本怪獸特攝電影金字塔頂端」的美譽。
Moyashi:卡美拉 —— 昭和篇
奇特的旋轉飛行巨龜在觀眾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為大映賺取了不少收入,使「卡美拉」成為每年都有新作推出的電影系列。
Moyashi:哥斯拉這個國際品牌
於是哥斯拉這個品牌在學前兒童、青少年、成年人階層都各有自己的武器,成為一個跨媒體兼跨國的大型品牌。
Moyashi:超人失去了一切,廣電局證實了這個消息
「超人迪加」突然在中國大陸的播放平台下架,官方雖然沒有給出正式答案,但廣電局翌日貼出聲明,說「要抵制含有暴力血腥的動畫作品」。我們先把「特攝是不是動畫」的哲學問題放一邊,這個間接的回應也許預示了繼遊戲後,下一個被國家的鐵槌打中的是動漫產業。
Moyashi:Mirrorman —— 在二次元與三次元之間(下)
「鏡超人」除了改個名字,在 Ultraman 電影中露面外,今年也乘著 50 周年的機會推出了漫畫。此作品會不會是下一個 Ultraman 或者 Gridman,在動漫、特攝、玩具等多媒體攻勢下,成為另一個重新冒起系列,大家拭目以待。
Moyashi:Mirrorman —— 在二次元與三次元之間(上)
於是「鏡超人」其中一個有趣的地方,是觀看主角如何在二次元人與三次元人的身份間掙扎,又如何在跟怪獸戰鬥以外,理解自己在當代社會及人際的關係。正如之前的文章曾經提過,這種虛構與現實的交錯,就是日本特攝的醍醐味。
Moyashi:哥斯拉動畫的進化
雖然一般提起哥斯拉之類的東寶怪獸大家庭,都會想起特攝電影中那隻皮套恐龍,但事實上這些怪獸是有動畫的。最近的「哥斯拉奇異點」不是第一部哥斯拉動畫,如果只計「動畫劇集」,那麼廣義上其實是第三部。但如果連「動畫電影」都計算在內,而且將三部曲當成「一部」,那麼「哥斯拉奇異點」則已經是第四部了。
Moyashi:哥斯拉 S.P —— 體系中的自成體系
如果你衝著哥斯拉而來,觀感可以非常兩極。製作單位明顯有意識地照顧特攝宅的需要,加入大堆哥斯拉和東映特攝的設計元素,細節上會找到很多過去電影的影子。然而故事核心都與那些過去的特攝沒有關係,連故事模式都是別樹一格,硬核科幻加上圓城塔式的學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接受。
Moyashi:如果真的要補回哥斯拉系列,應該如何開始?(千禧篇)
系列中每部作品的風格都相差甚遠,如果不是因為製作年份的區隔,其差別之大,根本不足以被歸為同一系列。當中既有強調哥斯拉作為天災的恐怖,也有側重戰鬥的華麗,甚至有回到怪獸大混戰的傳統。因為風格差異太大,所以根據個人口味,評價可以完全不一樣。
Moyashi:如果真的要補回哥斯拉系列,應該如何開始?(平成篇)
縱觀哥斯拉電影的歷史,只有平成系列擁有明確的時序關係,創造了平成哥斯拉獨特的世界觀 —— 一個有應對哥斯拉的世界性科研組織、超能力者進入實戰階段的世界,甚至可以稱為「平成宇宙」。
Moyashi:如果真的要補回哥斯拉系列,應該如何開始?(昭和篇)
昭和系列以兩部名留青史的驚慄電影為始,開創了各種符號語言的使用及製作方式。之後靠著「哥斯拉」的資本不斷以新角色及混戰作招徠,即使粗製濫造,也吸引了一定數目的兒童觀眾。然而電視媒體普及後,哥斯拉的吸引力也大不如前。經過一番掙扎後,以兩部佳作收結,即使總體集數有好有差,也算是一個光彩的系列。
Moyashi:如果真的要補回哥斯拉系列,應該如何開始?
「哥斯拉」只是一個符號,在不同作品中的演出沒有因果關連,所以不需要堅持以放映年份順序觀看。順序看的好處是看到時代轉變的影響,以及道具演化等細節,但這些特攝宅的關心,一般人不太需要理會。
Moyashi:科學怪人、變身巨人、還有那進擊的巨人
與 1962 年「金剛對哥斯拉」的喜劇演出和平手結局不一樣,以上的科學怪人與變身巨人統統沒有好結局。兩部的科學怪人都落得同歸於盡的下場,Ultra Q 中的巨人也在變身後再回不去人類世界,最後在未婚妻的哭求下黯然回到深山中。
Moyashi:輻射的戲內戲外
二戰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加上第五福龍丸事件,核輻射成為不少電影的靈感原型,也成為了許多特攝電影的怪物誕生方式。
Moyashi:孤獨比變成怪物更可怕
成為怪物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身處怪物群中,自己卻不是怪物。
Moyashi:金剛對哥斯拉 —— 半世紀後的加時賽
這場巨型猩猩與噴火恐龍的加時對決,如果以 1962 年封盤時的戰況來評論,當然不很公平,尤其對於怪獸特攝電影而言,資料設定通常都只是放著好看。單看當年的皮套大小與細節,又有誰能發現原來金剛比哥斯拉還重 500 噸?
Moyashi:怪獸種族主義
今天回顧,我們很容易就可以對當年日本影視產業的「東方主義視覺」作出批判:6、70 年代日本經濟起飛,社會經歷高速現代化,東南亞的後進國被當成化外之地。在經濟強國日本的異國凝視下,「南方」就成為怪獸們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