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機械刑警K —— 人類真可惡

A+A-
電影「新.幪面超人」劇照。

「新.幪面超人」(シン・仮面ライダー)剛剛開始在台灣上映,香港還要等到月底。即使在日本,該電影評價都非常兩極,許多人對風格始終水土不服,但對庵野的信者應該不成問題,最能從中找到樂趣的是特攝愛好者,因為彩蛋是超特盛的。角色設定參考了各種昭和的作品,其中最明顯的是 AI 機械人「K」,就是 1973 年的特攝「機器刑事」(ロボット刑事)。

與同期許多東映作品一樣,「機器刑事」是由石森章太郎創作電視劇原案和漫畫的作品,沒有哪一邊是原著的問題,反正都是同時由同一個人主導的創作。故事大致都是講述為了應付新型犯罪,日本警視廳推出了一個機械人警察,與拍檔的刑警大叔打擊涉及機械人的罪案及邪惡組織。

在電視劇版本裡,邪惡組織巴多出租機械人給人類犯罪者,包攬盜竊、搶劫到殺人的業務。該作設定創新的地方是,邪惡組織不是抱著征服世界之類的名目,毫無意義地搞破壞,而是將犯罪視為正經生意,簽定契約並收取酬勞。巴多非常信守諾言,只要接受了委托就會徹底執行,還會為了保護委托人的安全而與警察對戰,反而是人類犯罪者經常食言,不是不想付錢,就是看不起機械人,甚至企圖把本來幫自己的機械人殺「人」滅口。縱觀全劇,邪惡組織非常有原則,反而是人類經常背信棄義。機械人雖然外表不甚美觀,但人類才是最醜陋的一方。

漫畫版相對沉鬱與暴力 —— 這也是石森的一貫風格,人類更加不可理喻和歧視機械人,但設定變更最大的是邪惡組織的起源。日本二戰皇軍為了建立兵器而拷問機械工程學者夫婦,戰後沒多久剩下遺孤二名而死去,一人為了報復日本成立邪惡組織,另一人則製造機械刑警 K 去對抗。即使現代科技與社會再進步,仍然需要面對來自過去的詛咒,正邪之戰被升華成戰後日本與舊帝國亡魂的對決。K 的身體即使是機械,頭腦卻是思考與人類無異的生化電腦,精神與肉體的異離與矛盾,在戰爭記憶總結算的語境中,成為了戰後日本人身份政治的隱喻。

當「機器刑事」的電視劇批判人性與資本主義,漫畫把整個故事增加了一重歷史和文化身份的反思。不過庵野版本的「新.幪面超人」基本上把「社會」的存在完全切割,只剩下特攝技術和美術,K 也純粹是一個彩蛋而己。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