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面世後風靡全球,一星期內吸引過百萬用戶,該程式能熟練地回答用家問題,由撰寫編程語言到吟詩作對、寫論文都能一一駕馭。英國「泰晤士報」就發表評論文章,探討 ChatGPT 是否世上第一部真正有用的聊天機械人。
機械人
|共76篇|
為何要製作機械昆蟲?
機械人工程師正研發以蒼蠅及螢火蟲為藍本的微型機械人,甚至改造出半機械蟑螂(Cyborg),希望未來能協助災難搜索及救援、為太空植物授粉及發現氣體洩漏危險。
亞馬遜研發新型機械臂,人手將要淘汰?
2019 年,亞馬遜創辦人 Jeff Bezos 曾預測未來 10 年內,機械系統將可像人手般靈活捉緊物件。最近,他們於科學博客發佈影片,展示新研發的捏夾機械臂,比沿用的「抽吸抓手」作更具彈性,有朝一日或可取代倉庫工人完成大量工作。
當機械人學會何時應該笑……
科學家正開發一種人工智能系統,令機械人在未來或能夠透過辨識說話中的微妙處,學懂哪種情況下應該笑,及用哪種笑法。開發懂笑機械人的團隊表示,該系統可以改善人與人工智能系統之間對話的自然程度。
三大拔尖技術,SONY 強攻千億機械人市場
根據富士經濟的預測,協作式機械人的全球市場規模,在 2030 年將會較 2021 年增長 1 倍,將近 6 萬億日元。尤其在醫療、建設和救援等業務的服務領域上,協作式機械人的研發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烏克蘭戰爭】加速 AI 殺人機器研製
普京貿然入侵烏克蘭,不但加劇全球軍備競賽,月前有傳俄製 AI 軍用無人機在戰場出沒,更觸動各國軍方神經。AI 殺人機器曾經惹起眾多道德爭議,但種種跡象顯示,各國軍方已加速投資軍用 AI,勢必改變未來的戰爭面貌,究竟當前最先進的軍用 AI 達到甚麼水平?
AI 有知覺,會不會是錯覺?
Google 軟件工程師 Blake Lemoine 宣稱公司開發的 AI 聊天機械人 LaMDA 變得有意識,Google 以違反保密政策為由,要 Lemoine 帶薪休假,並回應指,團隊中的倫理學家及技術專家認為證據不支持 Lemoine 的指控。而 AI 如果擁有意識,應否擁有權利也是一道難題。但人類認為 AI 擁有意識會否只是錯覺?
農業自動化,全球糧食供應風險更大?
現代農業愈來愈多採用智能機械,以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或提高產量,但因為易受惡意黑客攻擊,增加了潛在風險。劍橋大學一份報告指,自動灌溉系統、農用無人機和收割機可能會被黑客入侵。英國政府和美國聯邦調查局警告,網絡攻擊對農業造成的威脅愈趨嚴重,為本來已受烏克蘭戰火及新冠疫情影響的食品供應鏈更添隱憂。
史上最微型機械蟹
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工程師團隊近日成功開發出史上體積最小的遙控步行機械人,外形靈感源自斑紋黃道蟹(Peekytoe crab)。這隻機械蟹只有半毫米寬,比跳蚤更小,可以行走、彎曲、旋轉、轉身及跳躍,未來可望應用於小型電器維修及微創手術。
出自機械人之手的畫作,算得上藝術嗎?
在威尼斯雙年展(Venice Biennale)上,機械人 Ai-Da 坐在桌前,手中拿著畫筆,抬頭看看描繪對象,然後在畫布上塗抹顏料,繪出無異於真人藝術家手筆的人像畫。近日有學者在學術媒體 The Conversation 上撰文指出,要定義 Ai-Da 這些栩栩如生的畫作是否藝術,主要取決於人類的觀感。
將來,你的廚師機械人會懂得試味
近年愈來愈多煮食電器面世,基本上每一種烹調方式都會有相應的電器。當然,即使有機器代勞,食物分量及調味仍是由人決定,但我們距離機械一手包辦煮食或已不遠。最近,劍橋大學研究人員與家用電器製造商 Beko plc 合作訓練機械人模仿人類,在咀嚼過程的不同階段評估菜餚的鹹味,以學習何謂味道好壞,目標是讓其成為更好的廚師,未來可望開發出自動及半自動的食物準備系統。
龐貝古城新管理員:機械狗
近年,機械人開始應用於工商及旅遊業中,最近更正式涉足考古學界。機械狗 Spot 正遊走於意大利龐貝古城,以識別古蹟安全及結構問題,同時搜索地底,檢查文物竊賊挖掘的地道。
機甲戰記威龍:從上海打到四川少林寺的辱華卡通
不過這套東西應該擺脫不了辱華的污名。可惜的是,因為這東西太舊了,又不是「高達」系列,所以就愈來愈少人知道了,即使辱華也沒有人會罵。
如何讓孩子跟機械人相處?
各種家居雜務機械人大舉進駐不同家庭,為家居生活平添便利。小林強調,她關心的是那些正在生活上與人為伴的社交機械人(social robot)。為人提供同伴,正是社交機械人面世原因,但「同伴」意味人類容易將其擬人化。她引用大阪大學教授,機械人學學者石黑浩提出,假如人視機械人有靈魂, 機械人就有靈魂。問題在於,人們應否如此看待機械人。
意大利雕塑,應靠工匠還是機械臂
意大利城市卡拉拉(Carrara)盛產大理石,由文藝復興時期之前開始,已是著名雕塑家選取材料的熱門之地。時至今日,石材雖沒有改變,但雕刻者卻逐漸由工匠轉為機械人。這種趨勢引起了爭論,雕塑器械公司認為這些技術對意大利藝術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但也有傳統工匠認為,不用人手雕刻,雕塑會喪失熱情及吸引力。
鄭立:日本 H-GAME 裡面竟然出現信和中心
它基本上就是咸濕版的「櫻花大戰」,主角帶著一堆美少女,開巨型機械人對抗惡黨之類,反正作個藉口給你去開機械人打戰略遊戲就是了,當然裡面也有很多讓它出色情畫面的藉口。
想殖民太空,可讓機械人繁殖機械人?
經歷一代又一代繁衍,下一代人可以學習並繼承前人的知識結晶,甚至創造更多知識。人類演化過程裡,繁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麼,機械人可否「繁殖」機械人,使其日益精進?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英國及荷蘭的大學研究人員,正在開發全自動機械人生產機械人系統,期望有朝一日,能派這些機械人上太空持續探索未知星球,並為人類在地球外建立居所。
鄭立:宇宙騎士 —— 當你要殺光自己的親友
這有沒有令你想到甚麼?對,現實多的是。我並不只是說政府走狗,可能還有你的父母、朋友、舊同學,明明仍是同一個人,卻因為不同的政治立場而跟你冷淡疏遠,或視為仇敵。你甚至還有可能在戰場上與其相見,親自解決他們。「宇宙騎士」就是類似的作品。
鄭立:WALL-E 的故事告訴我們,忠實執行職務不等於你沒錯
真理終究是超越法理的,法規背後的道理,比規條的本身更為重要。人類的立法機關之所以不斷運作,不斷修改法規,正因為它們會隨時代轉變而過時,過去對的東西,未必適用於現在。若將法理奉為神聖的規條,只懂得忠實地執行法規而不知變通,在真理面前,只會淪為反派。
武肺帶起印度機械人新趨勢?
武肺疫情一波接一波打擊全球各地,醫護人員總是首當其衝。疫情再起,他們每日要治理大量病人,不僅筋疲力盡,更有染病風險。有見及此,印度的醫院就嘗試以機械人代勞,以分擔前線醫護部分工作壓力,減少他們接觸病毒的機會。但成效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