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如果真的要補回哥斯拉系列,應該如何開始?(千禧篇)

A+A-
「哥斯拉 2000」開始了哥斯拉電影的千禧系列;圖為劇照。

由 1954 年開始,哥斯拉的電影有非常多部,連哥斯拉的模樣也有很多版本。視乎作品的劇本和美術設計,輻射恐龍可以是「鬼鬼祟祟走嚟走去嗰條」,也可以是「『呀——』嗰條」,而 1998 年荷里活版的「哥斯拉」就是前者。

當時荷里活版的評價兩極,雖然票房收入接近 4 億美元,但許多熟悉原版的觀眾都水土不服,甚至斷言「這不是哥斯拉」。東寶製作人富山省吾察覺世界各地群情洶湧,認為是本家推出新作的好時機,於是平成系列完結後 4 年,「哥斯拉 2000」在 1999 年 12 月 11 日以「恐怖與謎團」為題,重新定義了輻射恐龍的模樣,同時也開始了哥斯拉電影的千禧系列。

千禧系列總數只有 6 部,是三個時代中最少的。新時代新作風,此系列的女性角色以戰鬥員的身份出場,不再是等待被救的花瓶;在製作上亦放棄了平成建立的共通世界觀,除了「哥斯拉×機械哥斯拉」(2002)與「哥斯拉×摩斯拉×機械哥斯拉東京 SOS」(2003)外,故事和世界觀都是獨立的。系列中每部作品的風格都相差甚遠,如果不是因為製作年份的區隔,其差別之大,根本不足以被歸為同一系列。當中既有強調哥斯拉作為天災的恐怖,也有側重戰鬥的華麗,甚至有回到怪獸大混戰的傳統。

因為風格差異太大,所以根據個人口味,評價可以完全不一樣。機械哥斯拉的兩部創造了「三式機龍」,是歷代機械哥斯拉中設計最仔細、也是最帥氣的。首作的「哥斯拉 2000」強調「恐怖」與「解謎」的元素,寫實風格超過平成時代,不辱其開創系列的位置。

「哥斯拉.摩斯拉.王者基多拉 大怪獸總攻擊」是哥斯拉電影史上數一數二的異端作品;圖為劇照。

然而整體來說,如果在千禧系列中只抽一部觀看,筆者會推薦 2001 年的「哥斯拉.摩斯拉.王者基多拉 大怪獸總攻擊」,雖然乍看劇名似乎是有點令人洩氣的舊世代大亂鬥翻版,但這部事實上是哥斯拉電影史上數一數二的異端作品。導演金子修介在 1999 年剛剛拍完「平成卡美拉三部曲」,該系列被喻為日本特攝電影的顛峰。他以殘酷寫實的風格,將在昭和時代被嚴重低齡向化的卡美拉特攝,拍成即使拋開怪獸部分也具劇情深度的電影。

在「大怪獸總攻擊」中,金子修介顛覆了既有的設定和風格,摩斯拉、巴拉剛和基多拉被重新設定為日本的護國聖獸,而哥斯拉竟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東亞犧牲者的怨念聚合體。於是本來只是過癮的怪獸對戰場面,被轉化成包含政治與歷史隱喻的衝突。本作是繼 1954 年後,人類第二次以自力打倒哥斯拉,但在結局中,海底殘留的心臟突然開始跳動,暗示仍未徹底死透。假如與「二戰死者怨念聚合體」的設定對讀,哥斯拉之不滅則成為有多種解讀可能性的象徵。

「哥斯拉最後戰役」的大堆頭與情懷大於一切,劇本卻不算驚喜;圖為劇照。

在千禧系列的 6 部作品中,只有「哥斯拉最後戰役」(2004)是不推薦的。該作挾帶著「哥斯拉 50 周年」的名義,不僅讓之前哥斯拉電影中大多數的怪獸出場,就連 1998 年荷里活版那條鬼鬼祟祟的輻射恐龍都有露面,更甚的是其他過去東寶特攝電影的元素也被大量置入。大堆頭與情懷大於一切,劇本反而不算驚喜,所以除了熟知作品史的特攝宅外,對一般大眾而言,本作的觀賞度只屬一般。

雖然千禧系列的風格各異,但要說共通點的話,因為已算是近年的電影,所以場景會比過去兩個系列更貼近當下,例如出現手機之類。因為技術進步,皮套的細節變得仔細,建築物破壞也更像真,但同時 CG 技術也大量引入。CG 技術一方面做到過去無法實現的鏡頭,例如在水中游動的哥斯拉、空中戰鬥的雲海,還有快速移動的怪獸,但亦令畫面變得愈來愈「乾淨」。遺憾的是千禧系列的 CG 技術對比今天,仍是強差人意的階段,所以「乾淨」得來帶塑膠感。「哥斯拉最後戰役」使用了大量綠幕,令整部電影充滿了違和感。

當日本的特攝用愈多的 CG,愈少的皮套與微縮模型,那就與歐美電影的客觀分別愈來愈模糊。正如今天荷里活的「怪獸宇宙系列」展示,要鬥 CG 技術,日本基本上是沒有勝算的。於是「日本的哥斯拉特攝」是甚麼一回事,就是下一個系列需要思考的問題了。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