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蔚澄

|共141篇|

是垃圾?還是藝術品?「詩意遺產」探索物的價值

哪些是廢棄之物、哪些應該被視作文化「遺產」來活化,甚至成為藝術品?誰擁有話語權為各種事物定義?大館當代美術館最新展覽「詩意遺產」,展出 6 組由來自香港及海外地區的藝術家或藝術組合的作品,參展作品揭出全球不同地方的文化議題。如策展人譚學能所言,他們「均以歷史文化遺產的視點去處理當代問題的多元手法,提出了新穎獨特的見解…… 展覽藉著作品多樣化的藝術實踐,試圖剖析一個問題:在決定哪些傳統遺產應原封保留,哪些需要重新被想像和重塑這事情上,個人有多大的掌控和自主權?」

沙巴當代藝術家首個香港個展 ——「于一蘭:直到我們再度相擁」

提及馬來西亞,或許你會想起吉隆坡、檳城、或者是海島旅遊的熱門地沙巴。除豐富的山海自然景觀及人文特色之外,你對沙巴還有何認識?國際上享負盛名的馬來西亞當代藝術家于一蘭(Yee I-Lann)出生於婆羅洲沙巴州亞庇,她的藝術創作一直致力述說東南亞群島的現代歷史、殖民的過去和現今的後殖民時代,當中包括她對東南亞集體文化與記憶、個體狀態,以及社會權力結構的關注。9 月起,CHAT 六廠舉行于一蘭首個香港個人展覽 ——「于一蘭:直到我們再度相擁」,當中包括新的委約作品及現有作品,或將令你對馬來西亞以至沙巴,有新的體會及理解。

身份從何來?歷史檔案館展覽「言歸『證』傳」

近日不少媒體報道移民或外地置業、升學等資訊,引起我們對身份的思考。說到身份,話題實在太闊,更可有不同的切入點,那不如簡單一點,先從銀包中的身份證入手。一張證件如何代表一個人的身份?歷史檔案館舉辦的年度展覽「言歸『證』傳」,就介紹了香港身份證自 1949 年面世以來的演變;每張證件的材質及所顯示的資料,均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面貌,可說是一趟歷史之旅。

漫畫原稿展:利志達與「卡夫卡」的超時空對話

「灰色像是我與卡夫卡的共同形象。」利志達在展覽的序中如此道。80 年代投身漫畫創作,利志達的畫風別樹一幟,有「香港大友克洋」之稱;更是第一位被法國羅浮宮邀請合作的香港漫畫家。「將卡夫卡的小說畫出來,是我的心願之一。」究竟他如何理解及呈現卡夫卡所描繪的荒謬詭異世界?一筆一畫一世界,以當今藝術家的思緒,結合卡夫卡的世界,故事與現實相呼應。

【展覽】對於現況 —— There is nothing left to say

「我們每人都不期然把焦慮和期許藏在這個城市中。這裡沒有太多的文字導讀,但可讓你翻一翻各自被藏著的瑣事,涉及的是甚麼,再多說也……」除了藝術家的簡介、作品名字外,這 57 字已是你可了解這個展覽的所有文字。為何是「說甚麼也沒關係」?也許就是不可言喻,只能在畫中意會了。

Meme 都可以變實體?K11 Art Mall 滾動式展覽

Meme(迷因)在網上世界可謂無處不在,更是一個瘋傳的共同語言。這個由網絡誕生的概念,竟然可以實體化?K11 Art Mall 與國際知名社交媒體網站 9GAG 合作,將一系列爆紅惡搞的本地及國際 meme 圖搬到線下,以另一種方式呈現出來,透過影像、氣味、實體 figure 等形式,讓觀眾從另一角度體驗 meme 的力量。

中環「地下博物館」 四大展區遊走「古」今藝術品

繼上次與紐約塗鴉藝術家 Cope2 合作重現 80 年代紐約的「逆時車站」後,JPS 畫廊今次的「地下博物館」亦頗有驚喜,以不同區域及主題,展示出 16 位來自多個地區及文化背景的藝術家作品。JPS 嘗試糅合街頭文化、流行文化和當代藝術,並於「博物館」展出。各具風格的作品卻能巧妙共存,帶領觀眾穿梭不同空間,感受傳統中不失玩味的體驗。

【展覽】水墨藝術與香港故事 「墨城」群展回應都市轉變

當水墨藝術進入當代,此媒介描繪的不再限於山水天地間。對藝術家而言,水墨亦可走進城市及街頭。大館當代美術館的最新展覽「墨城」,由唐凱琳與 Tobias Berger 聯合策展,集合 19 位藝術家的水墨作品,紀錄了藝術家創作時,對性別、身份、幻想等的社會經驗及反思。水墨作品亦不再局限於平面或紙品上,這是水墨的另一天地。

是蔬果?還是…… 日本畫壇新星西雄大的非常構想

以蔬果之姿為基礎,可引發怎樣的聯想?日本 90 後畫壇新星西雄大(Yudai Nishi)受美國動漫、街頭藝術及塗鴉滋養,加上其創作力,糅合出獨特的藝術風格,引領觀眾跳出框框,引發各種想像。「將人的視野吞噬、能夠令人醉倒其中」是他作畫的基本條件,那麼其香港首個展覽「FRESH!」,又會帶來怎樣的體驗?

重塑當代藝術啟程點 「多元視野」了解 80 年代香港藝術

「多元視野 —— 八、九〇年代香港藝術新象」由策展人方敏兒及香港藝術館聯合策展,經過兩年與藝術家訪談、研究及整理後,展出 7 組具代表性的藝術家及藝術團體作品;並重塑當年一些重要的展品及藝術空間,配合書籍、海報、剪報等資料,使遊人在閱覽之餘,亦可感受 8、90 年代香港當代藝術的力量。

藝術館「不是時裝店!」 藝術品與玩味設置呈現古今衣飾變化

當中,「不是時裝店!」可說是一個別開生面的藝術展覽。藝術館化身成「時裝店」,由中國文物、中國書畫、外銷藝術、現代及香港藝術的四大館藏中,選取與衣飾鞋履相關的 76 組傳統及當代藝術作品,更另設「試身室」,讓參觀者以不一樣的視角欣賞藝術品外,也可了解及反思古今的審美標準。

以寫生凝住城市景貌 —— 畫家趙綺婷的「回憶圖書館」及「記憶若有限期」

有人選擇以攝影留住最美一刻,記錄風景、人和事;藝術家趙綺婷(Elaine)則選擇以水彩寫生的方式,描繪城市當下的面貌,凝住那瞬間的溫度。「回憶圖書館」及「記憶若有限期」展覽於 JPS 畫廊舉行,前者是她過往⼀年的社區紀錄和寫⽣⽔彩作品,後者則為其寫生作品的延伸,以壓克⼒為媒介的平⾯作品及⾸個雕塑創作。

【展覽】韓國藝術家崔泰潤 —— 尋找編碼與紡織的詩意及人文連結

電腦編碼中只有 0 和 1 的世界,與紡織有何關係?兩者又可以怎樣與人文關懷連結起來?韓國藝術家崔泰潤聯同國際藝術家團隊,於 CHAT 六廠舉辦充滿童趣的互動展覽「織碼如詩」,以黑白、簡潔為基調,卻帶出不同的色彩與溫度,讓參與者探索及解構編碼與紡織的關係,並展示出兩者如何與關懷連結。

【展覽】一場古今對話 當代陶藝與鄧凝姿的那地方

一個展場,同期展出兩類作品,呈現當今藝術家的無限創意,是一新美術館的近期新猷。館內同場舉辦「那地方:鄧凝姿采風」及「那時代:香港當代陶藝」兩個展覽,鄧凝姿並非以宣紙、水墨作畫,作品卻有中國傳統山水畫之美;「那時代」則由香港當代陶藝協會 26 位會員,以一件中國古物為創作靈感,合共帶來 38 組嶄新的當代作品。

一畫一世界:藝術家林穴回顧展

林穴(1968 – 2020)善於繪畫水墨作品,喜歡純粹之物,好以尖削的竹枝代替毛筆作畫,遠看如傳統山水畫,近觀卻是以極纖細的線條,繪出各種鳥獸草木及山石景緻。他一生醉心於大自然,在畫中呈現出其天人合一的境界。這次於香港藝術中心包氏畫廊舉辦的「林穴:回顧展」,展出了他尚未發表的創作、過往的代表作及文獻。

【展覽】豈止遊戲一場 玩樂與生活的連結

孩子需要玩樂時間,難道成人就不需要嗎?近日「設計光譜」於灣仔茂蘿街 7 號舉辦一個名為「Play Lives 好玩日日」的展覽,以設計角度出發,讓人們於其 4 大展區的體驗中,了解玩樂的重要性,揭示玩樂背後的設計妙思之餘,亦展示玩樂及設計怎樣與生活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