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

|共34篇|

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兩年來成效如何?

2018 年 3 月,美國杜林普政府以中國偷竊美國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為由,向總值達 600 億的中國商品開徵關稅。這場貿易戰一打就接近兩年,直到 2020 年 1 月 15 日,雙方簽下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局勢才得以稍稍緩和。可是,兩年快過去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究竟取得甚麼成效,中國又遵循了多少內容。亞利桑那大學法學教授馬卡維(Bashar Malkawi)就在「東亞論壇」撰文分析。

繼越南之後,印度正從中國吸走大品牌

中美取得口頭上的「第一階段」協議,局勢雖有放緩跡象,但變數仍然難料,加上中國製造的通訊工具存在安全危機,使其他可提供低成本生產的亞洲國家乘時而起。繼越南之後,印度正努力令蘋果(Apple)等大品牌產品轉到當地生產。總理莫迪承諾建立更開放的監管制度並簡化稅制,改變當地營商形象,以吸引手機製造商。

油價上升,中國經濟雪上加霜?

自 2013 年以來,中國通脹一直處於最高水平。加上剛發佈的 8 月份經濟數據顯示,中國在投資、零售及工業增長皆進一步放緩,成為過去 17 年來最弱經濟表現。除了貿易戰、豬肉價格急升等挑戰,現時中國經濟「火頭」又增加一項 —— 石油價格上升。作為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廉價石油在過去一年大部分時間,均在緩解中國消費者及企業的困境。

華為推出自家作業系統,真可一勞永逸?

美國政府雖然延長了華為禁令的寬限期,但對智能電話用戶而言,日後能否更新或新產品是否使用 Android 操作系統,依然是一大問題。針對這個掣肘,華為終於向世界公佈一個與 Android 相類似的新精益作業系統(Lean operating system)——「鴻蒙 OS(Harmony OS)」。但採用自家制系統,是否就可一勞永逸?

中美相爭,Nokia 得利?

中美元首在大阪 G20 上會晤後,決定重啟貿易談判,美方暫時不對中國產品加徵新關稅。不過,正為杜林普「跪低」而歡呼的愛國人士,未免開心得太早。早前被重點制裁的華為,美方只是提供局部放寬,基本上僅容許向其出售少量低技術晶片,涉及不足 10 億美元,而且對 5G 設備的政策仍然未變。而且就在中美兩國的拉鋸之下,老牌電訊服務供應商 Nokia 正突圍而出,為取代華為市場影響力做好準備。

民主黨可如何抵制中國,又避免鸚鵡學舌?

美國外交政策高級研究員撰文提醒,對華強硬已經是美國共和民主兩黨的一致共識,即使杜林普連任失敗,恐怕民主黨亦不會讓步。現在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所苦惱,只是如何在抵制中國同時,不會鸚鵡學舌,把杜林普的套路照搬。

手機在歐滯銷,華為改走「榮耀」路線

華為手機在歐洲曾甚吃香,但被美府列入出口黑名單後,旋即遭利潤最高的國際市場唾棄。上週華為創辦人兼行政總裁任正非承認,旗下手機的海外銷量比去年 6 月下跌 40%。美媒 CNN MONEY 分析,華為手機因禁令沒了 Google 服務及支援,而失去了大批歐洲客,還有即將到手的業界龍頭位置。

中國對美國打稀土牌,乃是「殺敵一萬自損三千」?

從飛機到智能手機,稀土均是不可或缺的生產原料,而這門生意正由中國主宰。自然而然,在近月的中美貿易戰上,稀土成為中方的重要籌碼。不過,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分析,中國若對美國打稀土牌,刻意減少出口,難免破壞自身的長期經濟目標,到頭來只是「殺敵一萬自損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