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pas 放榜,今年正逢病毒疫情,不知道考試當局會不會以人道理由,改卷給分,略為鬆手。千萬名中學考生,命運成敗,繋於今日放榜。
留學
|共16篇|
武肺後,知名學府危機才開始
武漢肺炎重創美國校園經濟,可牟利的校際運動比賽和交換生計劃取消、校內商戶停業、愈來愈多學生要求退還部分學費,令當地院校收入大減,有學府更損失接近 1 億美元。然而,部分教育界人士認為,即使一切雨過天青,高等學府的財政亦未必能迅速復甦,因為它們還要面對第二波危機 —— 收生不足。
石 Sir:英國留學新政策 —— 可助移居英國?
畢業 4 個月內要找到工作,更要在期間說服僱主為員工申請工作簽證,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這幾年到英國讀書的,除了一部分繼續升學外,其他絕大部分畢業生都離開英國。但上個月英國政府宣佈,由 2020 年起,英國學生簽證政策將改回 2012 年前的版本,即是海外生的學生簽證將會包括畢業後兩年。學生於該兩年可留在英國居住及工作,而毋需另行申請工作簽證。
美國收緊中國留學生簽證,如何牽連香港?
美國最近收緊中國學生的簽證規定,特別針對理工學科的簽證申請,「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指,有香港的大學已經看準時機,期望在貿易戰中坐收漁翁之利,招攬無法赴美留學的大陸學生。
少年金正恩從大革命學到的一堂課
早前傳出北韓因美朝峰會破局,處決多名負責官員。事件仍未被證實,但繼承金氏政權的金正恩,無疑一併繼承父祖的極權統治。近日,「華盛頓郵報記者」Anna Fifield 出版新書 The Secret Rise and Rule of Kim Jong Un,揭露金正恩童年時期的成長細節、如何從小培養成暴君。
【貿易戰】中國留學生真是美國大學的「恩客」?
中方在上週對學生及學者發出史無前例的警告,表示因赴美留學簽證申請被拖延及拒絕的個案增加,促請他們「提高風險評估」。一眾分析員認為,中國希望減低學生留學美國的意欲,藉此對美國施壓,作為貿易戰的策略之一。
陶傑:救匯、截水、堵洪
中國人如何有這許多錢去國外大手大腳掃購房地產?中國的外匯局是否多年形同虛設?中國明明有法例不准動用外匯大手購置海外房產,這又如何的「依法治國」?
石 Sir:英國留學何去何從
上星期,英國多家大學向政府提出改變英國政府對留學生的政策,指政府的政策令英國難以招攬全球精英到英國就學,亦難以讓學有所成的人才留在英國幫助建設社會。希望大學向英政府的建議可獲落實,長遠改善英國近年停滯不前的生產力。
石 Sir:開學了 —— 英國留學篇
踏入 9 月,各大商戶的廣告招牌、宣傳電郵,莫不都在提醒我,又是時候 Back to School 了。伯明翰東亞居民人口少,一般見到的東亞臉孔不少都是留學生。早兩個月暑假期間,坊間碰到的東亞人也明顯較少,唐人街一帶更有點冷清。8 月底起,開始在路上見到一些東亞人臉孔,不少一臉對伯市各處感到新奇有趣的樣子,大概是剛來到快要開學的留學生。
陶傑:Kelvin 的留學成績表
放暑假了,又到了香港留英學生回香港度假兼炫耀另類成績表的時候。
亞洲留學生漸減 美國大學吸引力不再?
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哈佛大學,在QS最新的全球大學排名分別佔據頭三,而他們的共通點都是——美國的大學。美國的大學在人們印象裡一直有著優質高等學府的形象,單是QS的排名首 20 名,便有 11 間是美國的大學,因此父母送子女到外國唸書,都想讓他們進入這些「神檯級」的學府。然而從最新的趨勢來看,美國的大學已經不如以往般具吸引力。
陶傑:關小門說歧視
在英國,中國和香港的留學生人數超過 30 萬。但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其中 4 成中港留學生認為,在英國讀書,曾遭受過種族歧視待遇。此外還有為數相當,曾遭到暴力攻擊,但其中有 4 成,再遇到欺凌攻擊之後,不敢報警。
賺錢第一,上課第二的日本「偽留學生」
2008 年,日本為促進國際交流,讓外國人對日本加深認識,制定「留學生 30 萬人計劃」,擴大收生名額。到了 2015 年度,在日留學生人數超過 20 萬名,當中逾 6 成為中國學生。但由於審查不足,部分來自中國、越南及尼泊爾等地的青年,便借留學之名赴日,實際上卻存心打工。近年,「偽裝留學生」的問題愈趨嚴重,甚至成為黑市勞工及非法居留的溫床。
為出國留學鋪路 中國家長離棄補習學校
近年中國學生留學外國數目急增,家長恨不得為孩子削尖腦袋躋身外國學校。操練補習自是不在話下,為了讓孩子早日「適應」國外學校的英語環境,學童接觸英文的年齡愈推愈前(至 0 歲)。但當各種高壓教育成果落空,坊間開始興起幼兒讀書會,以各類英文圖書和小說為日後國外學校學位的競爭預熱。
中國學生的「爆留學」潮
「爆買」一詞自 2015 年冒起紅極一時,正當日本人以為中國爆買終於潮退,最近又出現新詞:「爆留學」、「爆就業」。說的是中國學生搶佔日本名牌大學學位及一流企業空缺的現象。
出發一帶一路國家留學前請注意!
政府近日硬推「一帶一路」獎學金計劃,又指計劃除了吸引「一帶一路」國家學生來港讀大學外,還會接受港生申請到沿線國家升學,惠及本地學生。先不談數目總共 10 億的獎學金是否港府向大陸的「政治獻媚」,沿線國家惹人憂慮的政治社會情況,已足以使不少學生卻步。不妨看看幾個「沿線國家」的近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