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越南之後,印度正從中國吸走大品牌

A+A-
南韓總統文在寅出席印度的三星電子工廠啟動儀式。 圖片來源:路透社

中美取得口頭上的「第一階段」協議,局勢雖有放緩跡象,但變數仍然難料,加上中國製造的通訊工具存在安全危機,使其他可提供低成本生產的亞洲國家乘時而起。繼越南之後,印度正努力令蘋果(Apple)等大品牌產品轉到當地生產。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承諾建立更開放的監管制度並簡化稅制,改善當地營商形象,以吸引手機製造商。

財政部長西塔拉曼(Nirmala Sitharaman)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表示:「印度將更具吸引力,尤其在中美雙方的事態發展下。」她計劃於未來數年降低投資公司的企業稅率至 15%,並希望持續劃一稅率,而非受稅務當局干預的單次交易談判,消除以往外國公司營商時面對的困境。

印度希望「吸納」手機製造商,有知情者指政府正制訂新規則,有望建立國際電話品牌及零件製造商群,專門生產用於出口的電話。據知相關公司可享較低零件進口關稅,亦保證租金和電費十年不變。

電訊部部長 Ravi Shankar Prasad 上月會見 50 多間電話及電子公司高層,了解他們的需求,席間一位政府官員指蘋果公司希望印度成為其新主要出產地,他說:「在中美貿易戰中,蘋果正物色其他國家以將部分生產製造轉移。我們是能提供替代方案的大國之一。」

三星電子已在新德里附近建立全球其中一間最大的工廠;為蘋果公司生產機件的工廠亦正重整業務,有望首次生產公司旗下最先進的手機。而印度之後能否成功定位,取決於世界能否擺脫對中國龐大製造能力的依賴。顧問公司 A.T. Kearney 的報告顯示,近年來,美國有約 720 億美元進口額來自中國以外的亞洲低成本國家,越南佔最大分額,印度則跟隨其後。

印度曾因稅務問題懲罰本地及國際公司。2007 年,諾基亞(Nokia)於當地成立工廠,是首批於當地建立大規模製造業務的國際電子品牌之一。2013 年,諾基亞僱用了 30,000 多名員工,稅務員卻突然稱其欠稅超過 5 億美元。公司因而告上法庭,工廠則在訴訟過程中於 2014 年關閉。所以如果印度要吸引更多外資,就必須要改變過時法律。

近年來,富士康向印度投下最大的信任票。政府官員稱,該公司在過去 3 年間,由數百名員工激增至 3 萬多名,數字在未來幾年更有望翻倍。經濟學家及高級管理人員表示,如果能夠於新德里制定出合適的政策,便有機會得到富士康和其他公司的更多投資,所以西塔拉曼表示,最近「正努力消除對外國投資的各種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