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美國打稀土牌,乃是「殺敵一萬自損三千」?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從飛機到智能手機,稀土均是不可或缺的生產原料,而這門生意正由中國主宰。自然而然,在近月的中美貿易戰上,稀土成為中方的重要籌碼。不過,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分析,中國若對美國打稀土牌,刻意減少出口,難免破壞自身的長期經濟目標,到頭來只是「殺敵一萬自損三千」。

所謂稀土,涵蓋元素週期表中 17 項物質。它們其實並不罕見,只是中國擁有了 5 分 2 的全球儲備。在 1992 年,當時的中共領導人鄧小平更曾揚言:「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雖然用以開採稀土的化學物,往往造成有毒的逕流,但是多年以來,中國都比其他國家更願意付上代價。直至 2000 年代初期,幾乎全球產量皆是來自中國。

在盛產稀土的贛州市,一名採礦 18 年的工人接受「經濟學人」訪問時,便直言:「當時根本無法無天,這裡人人都在挖。」而更重要的是,中國將其對天然礦物的控制,轉化為支配珍貴礦產的後續步驟 —— 把氧化物變為金屬,並把金屬製成產品。若按鄧小平的說法,就好比中東不僅坐擁世上大部分石油,更幾乎獨市提煉再製成產品銷售。

這正是如今稀土成為中美貿易戰關鍵的原因。美國能夠透過阻止本土企業對華銷售半導體,藉以約束中國的科技巨擎。但中國亦可中止對美銷售稀土產品,更何況這些特製磁鐵,都是用於電動車的引擎、風力渦輪機的發電機,以及導彈引導系統。投資銀行花旗集團指出,中國產量佔全球逾 9 成產出。就連美國國防部的供應商,亦要光顧中國。

中國不惜犧牲環境,積極開採稀土,成為全球最大產量國。 圖片來源:路透社

中方從不吝嗇這張「稀土牌」,2010 年曾以保護環境為由限制出口。美國等國提出反對後,世界貿易組織推翻了這些限制,但此後很多國家懷有憂慮。中美貿易戰白熱化,中方自然亦祭出這件「武器」。「環球時報」在 6 月 9 日便以 China gears up to use rare-earth advantage 為題,發表文章作出威脅。但中方要使這招,也沒那麼容易。

經過 2010 年一役,日本向澳洲稀土採礦公司 Lynas 貸款,該公司在馬來西亞設有稀土加工廠,現能滿足日本近 3 分 1 的稀土需求。曾為全球最大稀土供應地的加州 Mountain Pass 稀土礦場,亦自 2000 年代初關閉後重開,並將協助其他國家發展其礦藏。而中國的稀土產量佔全球的比例,從 2010 年超過 95%,跌至去年的 70%,並預計會進一步滑落。

但對於下游產品,中國擁有較大影響力。去年美國從中國購買價值約 2.5 億美元的稀土磁鐵,要另尋來源亦絕非易事。稀土顧問公司 Adamas Intelligence 總經理 Ryan Castilloux 解釋:「這些磁鐵是最遠離我們想像的商品。」它們按照確切的規格製成,而且由於市場太小,美國假若試圖從其他國家進口磁鐵,藉此繞過中國的禁令,也會被中國識破。

由於開採稀土對空氣及河道造成嚴重污染,近年外國又加入競爭,中國把發展重心轉到稀土產品之上。 圖片來源:FREDERIC J. BROWN/AFP/Getty Images

然而「經濟學人」認為,現時難以肯定中國真會禁止出口稀土到美國。因為中國企業常為那些使用稀土磁鐵的美國客戶製作引擎及電池等。中方若頒禁令,恐會引致「內傷」。從長遠看,禁令亦會促進採礦方面的進步,外國公司將對施設進行投資,以製造成品。如此一來,將對中國在稀土上的重大策略造成挫敗。

以贛州市為例,過去數年已經關閉多個未獲授權的礦場,並以巨大的代價,試圖潔淨當地的河道。大型國營採礦公司則開始以草及灌木填補坑洞。雖然中國仍在挖掘大量稀土元素,但當局決定盡量以外購滿足需求以保護環境。去年,中國成為稀土精礦的淨進口國,與此同時,把重點轉向稀土產品,以增加其下游優勢。

在贛州市一個工業園,政府向製造稀土磁鐵和合金的工廠,投放大筆資金。這些產業遠比採礦來得乾淨,亦能賺取更多。習近平上月巡視該市,報道亦指他到訪磁鐵廠而非礦場。「經濟學人」相信,中國希望在稀土甚至整體經濟上,達至一個別無他國能夠掙脫的規模,即使美國也不例外。如今若真與美國完全「割蓆」,只會削弱這份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