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塑

|共24篇|

減塑時代,台灣手搖茶業者變革之路

近年台灣不斷更新限塑政策,現在已愈來愈少見手搖店提供塑膠杯,店家以紙杯作替代,更多人自備環保杯,看來台灣人的消費習慣已漸漸改變。這個現象,關乎當地的立法手段,*CUP 媒體就專訪手搖茶業者,到底在限塑政策下,他們如何適應這些變革?

香港加快走塑步伐,可降解環保餐具如何規管?

本港擬於 2023 年第 4 季實行管制即棄膠餐具第一階段,生物可降解塑膠產品在市面愈趨普遍,是次管制會否涵蓋這類產品,至今未有清晰指引,有環保餐具生產商負責人接受 *CUP 媒體訪問稱,生物可降解塑膠有其價值,能填補純植物纖維餐具的不足,業界需要時間尋找替代品。若然要做到真正環保,環保組織提倡在社區推動可重用餐具借還模式。

不用「走塑」,法國只要重用餐具

香港政府近年推動「走塑」,提早在 2023 年第 4 季起禁止食肆提供即棄塑膠餐具,不少連鎖餐飲集團開始作部署。在歐洲,法國餐飲業界更快一步,即將禁止堂食用即棄餐具,連鎖快餐店必須提供可重用塑膠杯碟。不過要額外添置新餐具和食物容器,將大大增加食肆營運成本。

芝士、啤酒甚至玩具,也可由一粒米開始?

受疫症、戰爭及供應鏈混亂影響,麵粉及煮食油等食材非但價格暴漲,有些甚至因供應緊拙而長期缺貨。一些日本企業務求打破困局,積極開發能在本土自給自足的替代品。當中最具潛力的原料,便是雪白晶瑩的米。無論是芝士、啤酒甚至玩具,如今也可由這些白色顆粒「變身」而成。

繼續用膠,也可以是環保的一途?

塑膠污染是全球問題,散落在自然環境的塑膠垃圾,可在河流海洋中四處漂流。解決塑膠污染首要對付即棄塑膠產品。歐盟自 7 月 3 日起實施「即棄塑膠指令」,規定成員國禁售多種即棄塑膠。香港環保署亦推動​「管制即棄膠餐具計劃」,或於 2025 年落實。到底在禁了即棄塑膠以後,我們有甚麼可用的替代品?

【專訪尹志文導演】即棄塑膠就是超渡不了的冤魂

不少宗教及地方文化確信萬物有靈,人類使用過的物件也有生命,就算是即用即棄的塑膠亦如是。近日維港投資與「媽媽的神奇小子」導演尹志文聯手製作的預告片「超渡樽頸位」,正是講述人類所使用的大量塑膠,久久無法分解,遺害人間五百年,猶如無法超渡的惡靈。尹導演接受訪問時直言相信世上有鬼,但鬼魂若非自己所害,就不會懼怕,不過他確實畏懼塑膠:「即棄塑膠肯定是人類的共孽,所有人都有參與去產生廢膠。」

綠色和平:群眾力量「揼石仔」 推動超市變遷

超市走塑可以說是革命的一步,亦可以說是還原基本步。回想從前,當即棄塑膠袋尚未普及,我們到菜市場買菜、到米舖買米,甚至到粥舖買粥,都是自備容器。為了救救地球,讓堆填區減減壓,我們必須養成走塑習慣,並繼續彰顯「揼石仔」的群眾力量,令訴求聲音聚沙成塔,繼續要求大企業實行走塑目標!

綠色和平:走塑實錄 —— 走塑達人、食堂與社區

灣仔一間咖啡店甚至推出自備杯 10 元優惠,店長曾在不同的咖啡店工作,試過提供 2 元、3 元的優惠,但覺得反應不算大。因此,為了改變顧客的消費行為,她決定一口氣將優惠提升至 10 元,而且這提議更得到老闆的支持和響應。結果優惠推出至今,幾乎 9 成顧客都自備杯,成效斐然。

Moyashi:飲管戰爭

一間餐廳打著「減少塑膠」的旗號,不再提供飲管,而非改用其他材料的代用品,那只不過是利用「環保」的光環去節省成本,沒有解決存在的問題。小餐廳或者仍可用資金不足之類的理由推搪,但麥當勞之流的跨國財團,實在責無旁貸。飲管戰爭,是企業沒有負上應有的責任,反而將顧客推上道德抉擇的位置上。

飲管之後:海洋潔淨了多少?

一段拯救海龜的影片,令塑膠飲管頓成為眾矢之的,人人得而誅之。全球飲食業紛紛承諾,不再主動派發飲管,說要為環保出分力。但未見其利,便先見其害。殘障人士對著飲料不知如何是好,有些食客更與店員發生口角。不過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指出,爭議背後藏著更大的問題 —— 光靠走飲管,根本不足以還地球一個乾淨的海洋。

綠色和平:唐寧化身環保女神 見證走塑餐廳力量

唐寧近年致力推廣環保訊息,數年前開始更成為素食者,為地球出一分力。除了茹素,她亦身體力行走塑。她最近與綠色和平合作,走訪長沙灣的走塑食堂,更自編自導自演,一手一腳包辦剪接製作短片,向市民表達「走塑一啲都唔難」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