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用膠,也可以是環保的一途?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塑膠污染是全球問題,散落在自然環境的塑膠垃圾,可在河流海洋中四處漂流。解決塑膠污染首要對付即棄塑膠產品。歐盟自 7 月 3 日起實施「即棄塑膠指令」,規定成員國禁售多種即棄塑膠。香港環保署亦推動​「管制即棄膠餐具計劃」,或於 2025 年落實。到底在禁了即棄塑膠以後,我們有甚麼可用的替代品?

塑膠最主要的用途是包裝,其次是消費品和家居產品。例如在歐洲,包裝佔塑膠生產 40%,其次是消費品和家用產品 (21%)以及建築(20%)。因為塑膠包裝使用時期通常較短,因此,遏制包裝產生的塑膠垃圾,將有效防止全球塑膠污染。

不過,要遏制塑膠包裝垃圾,社會就需要一種新的經濟模式。Ellen MacArthur 基金會提出了循環經濟願景,目標是令塑膠永遠不會淪為廢物,循環經濟願景可歸納成六大要點

  1. 消除不必要的塑膠包裝;
  2. 盡可能重複使用;
  3. 使用 100% 可重用、可回收或可堆肥的塑膠包裝;
  4. 所有塑膠包裝都得以重用、回收或堆肥;
  5. 從可再生資源生產塑膠;以及
  6. 塑膠包裝不含有害添加劑。

循環經濟願景當中,包括使用生物基和可生物降解塑膠,可堆肥的生物降解塑膠在使用後能化成肥料,重新種出作物。

塑膠在很多場合都不易取代,特別是要保持食品安全和質量,要尋找替代包裝甚具挑戰。食品包裝亦經常被食物垃圾污染,使其難以回收。近年大眾愈來愈關注塑膠的環境影響,在 ESG 大趨勢下,為建立品牌形象及改善 ESG 表現,一些品牌嘗試將塑膠包裝轉為紙包裝。另一方面,可生物降解塑膠亦有巨大潛力,可在保護環境和保持食物品質間取得平衡,及避免污染回收鏈的問題。

部分生物可降解塑膠以植物作為基本物料,但難以確定塑膠垃圾最終會落入哪種環境,它們或需要特定環境才能分解。因此有倡議者認為,生物可降解塑膠仍非上策。然而,現時已有一些植物基可降解塑膠並不需要苛刻的分解條件,或適用於普通家居和城市廢物處理系統。例如早前完成價值 1,000 萬英磅 A 輪融資的可持續包裝初創公司 Notpla,標榜以海藻生產「可持續代膠包裝」,產品在大自然只需 4 至 6 週便能達致生物降解,不需要工業堆肥或指定條件。

Notpla 其中一項產品「Ooho」,便是由海藻製成的可食用和可完全生物降解包裝,至今已用於多個重要國際活動,如倫敦馬拉松等,取代逾 50 萬個即棄塑膠包裝。今年 Notpla 亦推出第一個用於紙盒包裝的海藻塗層,使整個包裝盒可生物降解及可循環再用。

推廣生物可降解塑膠,只是實現循環經濟的其中一環。當地垃圾收集系統應確保這些塑膠能運送到負責堆肥的設施,假如最終仍是被送往堆填區,可堆肥塑膠就與廚餘一樣,會在堆填區中釋放溫室氣體甲烷。如此堆填區須設有收集堆填氣體的設施,方能減少塑膠在碳排放方面的環境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