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綠色和平項目主任 陳可淳
自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無可避免地影響到我們的生活節奏,甚至是「走塑」步伐。為減少病毒傳播,大家無奈地製造口罩等即棄垃圾,但日常生活中,在餐廳買外賣,或在超市購買食材及日用品所用的即棄塑膠,又是否必須?其實面對疫情,我們仍可以實踐走塑生活,同時不減抗疫力度,保障健康,也令環境更健康。讓我們為大家提供多方面的走塑小貼士,以及打破種種使用即棄塑膠的迷思。
日常購物:自備購物袋、選購無包裝產品
疫情下,大家留在家中的時間多了,不時要出外添購食糧及日常用品。第一步可做到直接走塑的,就是拒絕膠袋,自備環保袋,既可以減少浪費及保護環境,更能節省金錢。另外,大家逛超市、街市時,也可留意貨品有否無謂包裝,並挑選一些無即棄包裝的產品。
早前綠色和平發佈「香港連鎖超市走塑評級報告」,結果指出全部超市走塑表現均不合格,評分滿分為 100 分,但擁有最多分店數目的牛奶公司(惠康母公司)只有 15.5 分;另一超市龍頭公司屈臣氏集團(百佳母公司)亦只有 27.1 分,走塑表現不理想,超市貨架仍然充斥即棄塑膠。不想在超市購買食材煮一頓飯後,產生大量塑膠包裝垃圾?大家可以選擇光顧走塑商店,自備容器盛裝,並按所需份量購買,既方便又能省去無謂的即棄塑膠包裝。
買外賣:自備容器,走餐具
在疫情下大家可能會比以往多買外賣,不妨自備食物盒購買。現時全港 18 區已有超過 700 間餐廳及社區店舖,加入「全城走塑計劃」行列,部分商店甚至提供折扣優惠,在抗疫的同時,亦可保護環境。
有餐廳及飲品店聲稱即棄包裝比重用餐具更衛生,因而暫停自攜杯、食物盒折扣優惠,甚至拒絕顧客使用自己的容器,列明必須使用店舖提供的即棄容器,以「確保衛生,保障健康」。顧客或因此誤以為使用即棄包裝便能讓病毒遠離,其實是危險的錯覺。事實上病毒可依附在不同的物料長達 1 至 3 天,當中包括紙類及塑膠。換句話說,即棄包裝也有機會成為播毒媒介,未能降低傳播風險之餘,塑膠污染更會遺禍環境至少數百年。因此,大家切勿誤信即棄塑膠會較衛生,唯有注意清潔消毒,才能減低感染風險。
保持家居清潔:用肥皂洗手,梳打粉作清潔劑
最近,很多人回到家中的第一件事都是洗手。不過,大家又知不知道其實用肥皂便能有效清潔雙手,毋須出動標榜「殺菌 99.9%」的洗手液呢?洗手的抗疫原理在於使用「表面活性劑」,將病毒的油性包膜破壞,令內裡的遺傳物質失去感染能力,因此以肥皂及清水洗手已可達到此效果。相比洗手液及沐浴露,肥皂的包裝一般都較簡單,甚至無包裝,變相更容易走塑,而且重量比含水分的皂液輕,產生的碳足跡亦更少。此外,自製天然無害的清潔劑也是綠色抗疫的好方法,例如使用梳打粉作去污清潔劑。梳打粉屬於弱鹼性,專門對付油垢等酸性物質,同時也兼具中和、消臭、發泡、軟化水等作用。而且梳打粉沒有毒性,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可以自然分解。在使用的時候也不會刺激皮膚,它是一種純天然的物質,對人體無害。
梳打粉無論在衣物、地板、去水道、餐具上也能使用作為清潔劑,例如為馬桶消毒。每隔一段時間,在馬桶內撒些梳打粉,再用刷子刷洗,可以達到除污、殺菌及消毒的效果,同時去除異味。梳打粉可在走塑店舖也能買得到,既能購買所需份量,又可省下即棄包裝。
抗疫同時也可走塑
疫症讓我們了解到一場危機所帶來的傷害,而塑膠污染正正是另一場逼在眉睫的危機。全球每年多達 1,270 萬噸塑膠垃圾(即每分鐘一輛垃圾車容量)流入海洋。我們的研究更發現,2018 年香港沿岸水域的微塑膠濃度比 3 年前急升 11 倍。科學期刊研究亦推算本港每年經河流進入海洋的塑膠垃圾高達 176 噸,對照我們發佈的河流塑膠污染影像分析研究,發現其中 112 噸為塑膠包裝(64%),相當於 25 隻成年大象的重量。
塑膠垃圾問題嚴重,主要原因是人類過分依賴塑膠,特別是用完即棄的無謂包裝。塑膠污染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動物亦可能因消化系統被塑膠堵塞而餓死,有可能減少生物多樣性,影響生態系統。因此,我們應從生活中改變,實踐綠色生活,以減少污染帶來的破壞。齊齊向即棄塑膠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