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拯救海龜的影片,令塑膠飲管頓成為眾矢之的,人人得而誅之。全球飲食業紛紛承諾,不再主動派飲管,說要為環保出分力。但未見其利,便先見其害。殘障人士對著飲料不知如何是好,有些食客更與店員發生口角。不過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指出,爭議背後藏著更大問題 —— 光靠走飲管,根本不足以還地球一個乾淨的海洋。
很多人只顧把飲管趕盡殺絕,卻沒想過丟進垃圾桶的飲管,為何會跑到海裡,塞住那隻海龜的鼻孔裡?美國喬治亞大學工程學院副教授 Jenna Jambeck 曾在 2010 年率領團隊,追蹤全球塑料廢棄物。他們發現在 9,950 萬公噸的沿海塑膠廢料中,多達 3,190 萬公噸受到不當處理,最終有 800 萬公噸流進大海。
再者,膠飲管的替代品不見得更加環保。以星巴克為例,該集團宣佈有意在 2020 年前,讓飲管從全球超過 25,000 間分店消失,改用「毋須飲管杯蓋」,但新款杯蓋其實也是塑膠所製。環保組織 Plastic Pollution Coalition 行政總裁 Dianna Cohen 批評:「這些杯蓋將會比飲管使用更多塑膠。此事實在荒謬。」
星巴克發言人表示,膠杯蓋將會改良得更加環保。集團的聲明亦指:「回收系統可以抓住杯蓋多於飲管,後者因為太輕而被漏掉。」然而 Cohen 反駁:「關鍵字眼是『可以』,說的是杯蓋『可以』被回收,並不代表它們會被回收。」更何況,即使飲管都被攔住,也改變不了多少現況。因為它們只佔海洋廢膠中一個極小的部分。
去年一份研究發現,太平洋垃圾帶中有 46%「成分」都是來自捕魚網。有些是沖走的,其餘則是損毀後被棄置。Ocean Conservancy 在 30 多年來的清潔海灘活動中,集得含塑膠纖維的香煙濾嘴在數量上最普遍,而環保組織 Break Free From Plastic 表示在其收集得來的廢物中,最常見的品牌是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及雀巢,全都是超大型的瓶裝飲料生產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