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話逐漸摒棄 3.5mm 耳筒插頭,無線耳筒開始成為人們日常外出必備配件。但方便以外,這種無線體驗也造成難以維修的電子垃圾。近日「華爾街日報」專文指出,大多數藍牙耳機均存在一大問題 —— 體積太小,不可更換電池。
可持續發展
|共45篇|
Ryan Fung:機構投資者應如何籌備 2023 年 ESG 走勢?
要了解 ESG 業界的趨勢,自然要拜讀不同資料,當中滙證的 ESG 報告算是行內必讀之選,最新滙證 ESG 分析員就一連發佈兩份 2023 年展望,當中包括氣候發展和 ESG 發展,氣候展望上週已作分享,今日再跟大家講講 ESG 展望。
Ryan Fung:2022 年是時候放棄 1.5 度目標?
苦苦堅持,經已沒意思?2022 年對於支持 ESG、可持續發展的一方可算是十分氣餒。在戰爭爆發、通脹失控、能源危機的夾擊下,氣候問題基本上就是「開倒車」,全人類似乎大概也需要不爭氣地默默放棄 1.5 度目標,向氣候災難走近一步。
80 億大關:過度消費比人口過剩更令人憂慮?
據估計,在 11 月 15 日,全球人口突破 80 億大關,增長主要來自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亞洲部分地區,那些較為貧窮的發展中國家。與此同時,地球有限的天然資源倍感壓力。但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除了人口過剩,過度消費同樣值得關注,甚至被視為解決貧富不均、環境污染等問題的關鍵所在。
Ryan Fung:生物多樣性試當真
要搞好 ESG,令整個地球更可持續發展,不能只限於關心減碳,也該關心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更認真探究全球生物多樣性迅速流失,以及了解當中所構成潛在的一系列風險。
SDGs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真有政治影響力嗎?
可持續發展目標在政治層面的實質影響,並沒有表面看來那麼深入。來自世界各地的 61 位學者,就協作分析逾 3,000 項審查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學術研究,以檢視 SDGs 的政治影響。
剩食水泥:真豆腐渣也可做建材?
食物浪費會為地球造成負擔,建築材料也會成為污染源頭。東京大學研究人員由此研發出將剩食製成「可食用水泥」,不浪費食物之餘,亦有助減少傳統建材生產,他們的目標更是希望為受災人士提供緊急糧食。
張樂芹:可持續發展,香港可以走得更遠
儘管香港只是彈丸之地,但在氣候變化上,我們卻不能缺席,並需要發揮著自身的影響力。早前出席全球華裔青年網絡匯龍坊 (DragoNation)舉辦的論壇時,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先生提及香港近年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工作,去年發佈的「香港氣候行動藍圖 2050」,就是其中一份重要的政策文件,勾勒了香港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策略和目標。
Ryan Fung:ESG 的「牛津定律」會由五眼聯盟譜寫?
有權力的地方自然有政治角力,正在醞釀統一全球 ESG 標準的「國際永續準則委員會」(ISSB),就觸動地緣政治的角力。ESG 圈近日傳出即將宣佈 ISSB 委員會成員,最終會由五眼聯盟及盟友們奪取超過一半席位,變相令講一套做一套的發展中國家面臨更大壓力,不能再輕視碳中和議題,漂綠了事。
芝士、啤酒甚至玩具,也可由一粒米開始?
受疫症、戰爭及供應鏈混亂影響,麵粉及煮食油等食材非但價格暴漲,有些甚至因供應緊拙而長期缺貨。一些日本企業務求打破困局,積極開發能在本土自給自足的替代品。當中最具潛力的原料,便是雪白晶瑩的米。無論是芝士、啤酒甚至玩具,如今也可由這些白色顆粒「變身」而成。
大自然的「綠色黃金」微藻,可開創可持續未來?
大家或較熟悉海藻這大型藻類;其實在海洋、淡水湖泊和河流中,還有大量同為水中生長的光合生物 —— 微藻。這些微小的生物是地球重要的「初級生產者」。它們相對容易養殖和收穫,甚至能利用廢棄營養物生長,來生產可用作食物或生物能源的生物質。藻類生物質還含有廣泛的有用分子,可用於生物塑膠、生物燃料、保健品、化妝品和食品成分。微藻因此有「綠色黃金」之名。
智利漸變為半沙漠地區,如何影響城市規劃?
天乾物燥,寸草難生,正是智利首都聖地牙哥的寫照。當地經歷長達 10 年旱災,如今就連極為粗生的青草,也成為罕見的奢侈品。政府急忙解救,包括建城近 500 年來首次實行制水,地方機構和園藝師亦改以沙漠植物群佈置。與此同時,整座城市正在半沙漠氣候之中,轉向可持續規劃。
「有機棉」並不有機?
不少大型服裝品牌轉用有機棉,聲稱所使用的棉花經過獨立認證,不含化學殺蟲劑、化肥及基因改造種子,以宣揚其可持續發展承諾,為消費者提供更環保的選擇。不過,據「紐約時報」報道,許多所謂有機棉產品,可能並不有機。
Ryan Fung:貝萊德道貌岸然卻推左走右
今次貝萊德表面上是賣人情予共和黨,但在 Larry Fink 的信件中也不忘善意提醒外界他手握重兵,不禁令人想起「三國演義」中的「三姓家奴」呂布,今天可以出賣丁原,明日也可以出賣董卓。
日本未來都市不 fancy,返璞歸真求永續
提到未來都市,如果腦海浮現的是飛車在空中交錯的科幻世界,恐怕要感到失望。日本政府提出的「超級城市」構想更為實際,要塑造一個讓市民生活更為便利的世界。
【COP26】ESG 投資熱潮升溫,綠色金融卻鬧人才荒?
第 26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正式展開,應對氣候變化需要投入龐大資金,重頭戲之一是綠色金融。兩年來疫情嚴重打擊經濟,ESG 成為投資者的新寵,認為相對穩健及具增長潛力,相關投資規模達 1.65 萬億美元。市場熾熱,企業求才若渴,市傳有本地公司以月薪 10 萬聘請 ESG 策略師,「人才荒」到底有多嚴重?
規佬:在理念與回報之間取捨的綠色債券
機構投資者受命於投資者,無可避免要投資僅有的綠色資產。不過散戶如你我,並不一定受 ESG 理念束縛,綠色債券在零售層面是否有市場,實在值得觀望。
曾詩敏:讓運動成為城市風景
如果做 20 下深蹲,可以讓你免費乘搭一程巴士,你願意嘗試嗎?
銀行家職業事務所:ESG 作為銀行業新貴 —— 如何注入資本調動資源,加快實現淨零排放?
與此同時,不論是銀行界、傳統商界、非牟利組織甚至是個人,其實都能夠在這個與我們福祉尤關的議題出一分力,加快注入資本調動資源。
曾詩敏:英超球迷新選擇 —— 吃掉你的咖啡杯
英超焦點當然在於比賽,但曼城這項關於餐飲的公佈,確實也吸引到一些傳媒的目光及報道。不知球迷反應如何,不過身為世界上最多人關注的其中一個足球聯賽之龍頭球隊,曼城此舉對於環保理念的推廣,也有著一定的責任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