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尹志文導演】即棄塑膠就是超渡不了的冤魂

A+A-
尹志文導演覺得不能分解的塑膠,就如惡靈一般遺害人間。
攝影:潘志聰

不少宗教及地方文化確信萬物有靈,人類使用過的物件也有生命,就算是即用即棄的塑膠亦如是。近日維港投資與「媽媽的神奇小子」(下略稱為「媽」)導演尹志文聯手製作的預告片「超渡樽頸位」(下略稱為「超」),正是講述人類所使用的大量塑膠,久久無法分解,遺害人間五百年,猶如無法超渡的惡靈。尹導演接受訪問時直言相信世上有鬼,但鬼魂若非自己所害,就不會懼怕,不過他確實畏懼塑膠:「即棄塑膠肯定是人類的共孽,所有人都有參與去產生廢膠。」

這次製作團隊之所以想到以鬼喻塑膠,是因為覺得塑膠問題難以化解,與鬼怪纏擾人間別無二致。尹說:「那會遺害人間,感覺像是冤魂,前人留低的一種孽,製造許多禍害予下一代。」片中常出現空膠樽扭曲的情節,意念就源於人們用完膠樽後將之扭至變形,然後丟棄的慣性。尹指:「我想呈現當塑膠要報仇時,如何懲罰人類,所以畫面上可以看見受害者不停被扭曲,人要承受塑膠曾承受的折磨。」

地球上不只得人

「超渡樽頸位」在歷史悠久的星座冰室拍攝。

今年上映的「媽」重現香港帕運金牌田徑運動員蘇樺偉與母親的奮鬥故事,賺得觀眾熱淚之餘,也叫好叫座。尹導一直以來都多拍劇情片,今次卻嘗試拍攝恐怖短片。他坦言過往對拍鬼片常感到卻步,因覺得片種予人很強的負能量,或者令人感覺沒出路,但今次短片用鬼片包裝正面訊息,推廣環保科技,他才樂意一試。

「媽」講述蘇媽對下一代的愛,「超」則以驚嚇手法驚醒世人,似乎都是關顧後代的表現。尹並不完全同意:「我覺得不要那麼偉大說是為了後代,其實大家自己也有責任,生存在地球上,人只是共存的物種之一,根本不應不停破壞,不論是使用塑膠也好,製造空氣污染也好。正如我們不會無故在家中吐口水,東西亂放不整理,那怎會在自己生存的地方製造和堆積垃圾?」

在帶出善待地球這個家的訊息之外,尹亦希望保存舊香港畫面,所以拍攝選址清拆在即,且多年來盛傳鬧鬼的尖沙咀香檳大廈,場景主要在經營超過半個世紀的星座冰室。為增加觀眾共鳴,團隊更找來著名靈異電台節目主持「鬼王」潘紹聰錄製旁白。尹說:「整個感覺是用香港本地鬼片包裝,所以找來具有香港地道特色的地方,而且該場景四周昏暗破爛,亦有歷史感。」一直以來,他總是想透過畫面記錄香港回憶:「我好喜歡看電影時,發現原來香港曾是這樣的。相信這亦是一種責任,用影像去記錄將會被消失的地方。」

停止再造膠孽

尹志文導演與片中被塑膠附身的驅魔人合照。

雖知塑膠會造成深遠禍害,尹也認為日常生活要做到完全「去塑」有點陳義過高,尤其是拍攝期間,很難要求工作人員完全不用即棄塑膠。今次與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s)合作,認識到百分百可堆肥(100% Compostable)環保塑料產品,他認為這是極佳的方法,讓人類可以繼續現有的生活,同時減輕對地球的負擔。倘若不改變,堅持使用即棄塑膠,魚吃了塑膠,人類吃了魚,今天丟棄的膠樽,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人類體內,正正是片中所說的「業報」。尹說:「看見一條魚整張嘴都是膠粒,人當然不會吃下,但當許多塑膠再分解至連肉眼都無法看見時候,我們會見到魚完整而新鮮,而看不見其體內已吃下多少微細膠粒。」若無替代方案,這個膠孽除了要人類承受外,更要連累全球動植物共同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