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

|共10篇|

【COP 27】當可口可樂成為氣候峰會贊助商

第 27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即將舉行,作為主辦方的埃及早前宣佈與可口可樂公司達成協議,讓其成為今屆氣候峰會主要贊助商之一,引起外界強烈反彈。可口可樂公司向來被視為全球塑膠污染危機中最主要的「污染者」,不少環保人士批評這間企業的形象不環保,即使斥資巨額贊助 COP 27,都只是「漂綠」。這樣會否與峰會的宗旨背道而馳?

飲品企業與墨西哥人爭一口水

墨西哥北部嚴重乾旱,水龍頭淪為裝飾品。過去兩個月,在擁有 500 萬人口的蒙特雷市,居民只能輪候水車提供洗衣、洗澡、沖廁等所用的水。與此同時,瓶裝水價格暴漲 3 倍,買不起的人則唯有飲用鹹水,形成「衛生危機」。但可口可樂及喜力等在當地設廠的飲品企業,正從公共水庫抽取數十億升水。民眾的怒火,如今愈燒愈旺。

喚醒冷戰記憶的斯洛伐克山寨可樂

在當時尚未獨立的捷克斯洛伐克(Czechoslovakia),他們急需開發一款能夠取代美式汽水的自家產品,名為 Kofola 的碳酸飲品順時而生,其實即是蘇聯血統的「山寨可樂」。儘管捷克和斯洛伐克在 90 年代已雙雙獨立,但廿多年後,Kofola 仍在兩國廣泛流行。或者,當地人念茲在茲,喝的並非冒牌汽水,而是冷戰時期的國家記憶。

跨國品牌要如何討好中國顧客?

談及適應力,能應付經常改變消費習慣的中國顧客,經營得最出色的外國企業,例子必然要數到可口可樂公司。在中國市場的經營策略,跟它們在其他國家以可口可樂為主打,並依賴品牌知名度的舊手法有著明顯改變:「要不自行在中國摧毀你的品牌,要不別人來摧毀它。」

墨西哥餐廳營商之道:可樂暢銷,我偏要禁

墨西哥是全球消耗最多可口可樂的國家之一,每人平均一年飲下 180 公升之多。市民喝可樂如飲水,開食肆的自然就會大量入貨,確保供應源源不絕。但在瓦哈卡州首府瓦哈卡市,知名餐廳 Los Danzantes 偏在本月初對可口可樂頒佈禁令,表示從此不會再有這款汽水可供點選。

可樂大戰:百事才是真贏家?

很多人和事都難分高下,就像 iPhone 再紅,Android 也不缺用家。但說到喝可樂,相信就毋庸置疑。無論名氣還是銷量,可口可樂長年力壓對手,令百事可樂淪為萬年老二。不過風水輪流轉,如今雙方都拓展業務,賣起果汁、樽裝水、運動飲品甚至凍咖啡來,而在多個產品類別,百事都比宿敵更會賺錢,成為汽水業真贏家。

沒可卡因,食物製造商也能令你上癮

Android 作業系統過去一直以甜品和零食作為版本代號,最新版本則名為 Oreo。自 8 月面世以後,成功讓兩大品牌發揮協同效應,話題性大增。當中 Oreo 更是大贏家,宣傳效力可能比推出任何新款口味都更強大。而 Google 之所以挑選 Oreo 為版本代號,或因為愛吃 Oreo 跟沉迷智能手機一樣,都容易令人上癮。過去就有研究指出,沉迷於 Oreo 這種廉價、高熱量,隨處可見又致肥的零食,其「毒癮」好比可卡因、嗎啡等受管制藥物。而垃圾食物的出現,也跟毒品的發展過程頗為相似,都因為人類愈吃愈「精」。

無限 OT 恩物,日本限定——可樂咖啡

日本可口可樂公司嘗試將地球上兩大最受歡迎的黑色飲品 —— 可口可樂和咖啡,合而為一,推出了名為可口可樂咖啡的飲品。它的咖啡因含量比正常的可樂高 50%,目前於日本以自動販賣機限定的形式發售。不難發現,日本的便利店和自動販賣機放滿了各式各樣咖啡和提神飲料,為何日本人對這些軟性興奮劑的需求如此龐大?從銷量數據來看,咖啡一族主要是集中在 25 至 59 歲,當中亦以男性較多,每週大約會喝 13 至 14 杯咖啡。明顯地,這個年齡層的男性,絕大部分都是上班族。如此苛索咖啡因,無疑關乎到嚴重病態的日本職場文化。至於今次推出的可口可樂咖啡「口感」如何?對那些需要咖啡因的人來說,或者不是重點。

管理學新論:企業壽命剩下一年,想保命就要重新定義戰場

一個競爭優勢能維持多久?著名管理學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的答案是 20 年。但一位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教授麥葛蕾絲(Rita McGrath)卻直接挑戰波特,她認為,在這個瞬息外變、黑天鵝滿天飛的時代,企業優勢最多只能維持一年。這個看似大膽的主張,意外獲得了全美企業界的認可,麥可蕾絲獲選為十大商學思想家,與波特、克里斯汀生等成名已久的哈佛主流派系並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