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亂到治,由治及興的香港尚且有「國際大刀會」之名,2021 年 2 月開始緬甸軍事政變至今近兩年,引發內戰之餘,軍政府優先追捕政敵的做法,已令法律及社會秩序陷於崩潰。自政變以來,緬甸暴力及和輕罪個案皆飆升,當地不斷傳出光天化日之下搶劫、入室盜竊的報道及片段,更不時發生政變以前罕見的銀行、珠寶店、電話舖搶劫案。
毒品
|共27篇|
樂此不彼的舔毒蟾蜍,所為何事?
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NPS)最近發出離奇的警告,請遊客不要舔蟾蜍。原來遊客的噁心行為有其原因,他們所舔的是索諾拉沙漠蟾蜍(Sonoran Desert Toad),其突出的腮腺可分泌強效毒素,含有可影響精神行為的化合物,可作為娛樂用迷幻藥。
毒梟聖徒 —— 真實的蘇利南前總統
Netflix 韓劇「毒梟聖徒」(Narco-Saints)因描述南美國家蘇利南為毒品國家,引起蘇利南政府不滿。該國外交部長 Albert Ramdin 指「蘇利南不再是與毒品有關的國家」、國家形象有被污衊之虞,將採取法律行動。劇中不少角色都有原型,例如劇中的全耀煥,就是蘇利南大毒梟趙奉行;昔日的蘇利南如何,也可以從與趙奉行相熟的軍事強人、前總統鮑特瑟(Dési Bouterse)身上窺見一二。
夾在血腥政權與販毒軍閥間的緬甸人
2021 年 1 月,緬甸軍方發動政變,拘押國務資政昂山素姬和總統溫敏,事件震驚全球。政變激發當地人民群起反抗,而軍政府則以高壓手段回應,國家陷入全面分裂狀態。盤踞緬甸北部的少數民族軍閥一度被視為民眾推翻軍政府的希望,但「美國之音」就批評他們涉嫌販毒走私。另外,近日被指進行器官販賣的 KK 園區,就被指是克倫民族解放軍的勢力範圍。
泰國大麻合法化,等於可以來個「毒品假期」?
泰國大麻合法化,香港有立法會議員就憂慮市民會來個「毒品假期」,到泰國「享受一下大麻然後再回港」。事實上,目前全球只有烏拉圭及加拿大能合法消閒使用大麻,泰國公共衛生部長阿努廷亦表示,該國不會成為外國遊客的「大麻天堂」。
毒品成塔利班捲土重來的資本
過去美國曾以空襲毀滅阿富汗罌粟田、突襲可疑的實驗室,以阻止塔利班由阿富汗的鴉片及海洛英貿易中獲利,行動所費不貲,成效卻似乎不彰。任內任外的美國及聯合國官員及專家均表示,隨著美國結束其最長的戰爭,幾乎可以肯定阿富汗將保持世上最大非法鴉片供應國的地位,因為毒品會是塔利班其中一種最大的管治籌碼。
克什米爾愈高壓,青年愈難抵擋毒品誘惑?
搜尋「克什米爾」,所見盡是衝突新聞,自 2019 年印度政府撤銷克什米爾自治地位及戒嚴起,就不曾完全休止。早年已有媒體關注當地人在高壓環境中出現各種情緒問題,近日「德國之聲」報道更指,當地青年面對近年困境,加上疫情封鎖形成的高壓氣氛,吸食海洛英的毒品問題有所惡化。
巴黎:吸毒花都
2019 年 5 月開始,巴黎市政府耗資 900 萬歐元(約 8,300 萬港元),展開 3 年計劃以「解決霹靂可卡因問題」,但如今仍有逾萬名服用者,不少更在光天化日下於鬧市吸毒。當局為免癮君子在街遊蕩,近日安排他們聚集到一個花園,結果遊憩處淪為吸毒王國,注射器更掉在兒童玩的沙坑。原本想要「眼不見為淨」,如今反被媒體重點報道。
無痛戒毒:直接刪除記憶?
愉悅感可使人沾上毒品,戒斷後的急性症狀,包括噁心、嘔吐、疼痛、抽筋,往往驅使癮君子重投毒品懷抱以求緩解。美國史丹福大學就此作出研究 —— 若能刪除腦內與毒癮相關的記憶,是否解決之道?
悉尼漸成澳洲可卡因之都?
曾幾何時,在澳洲只有極少數有錢人能負擔得起可卡因這種昂貴毒品,僅有的貨源亦質素平平。但時移世易,在過往 10 年,可卡因的供求同時大幅上升,漸漸成為地下毒品市場最常見的商品。這個南半球大國對白色粉末的狂熱,到底從何而來?
疫症大流行下,連販毒也艱難
短短半年,武漢肺炎的陰影從中國擴展至全世界,環球經濟活動無一倖免。正行生意難做,想走歪路也不易。看似「無法無天」的毒品產業,同樣受到史無前例的打擊。連帶種植可作製毒用的農作物,也因產業鍊受損而有貨無市。農夫們受到牽連,生計岌岌可危。
曾詩敏:從森巴浪子身上學會的事
當尼捷迪、朗拿甸奴、阿祖安奴,或是其他巴西球員都好,想來這班森巴小子,或者都有過那些心懷夢想,赤腳在沙土快樂踢球的日子吧。從巴西街頭踢到國際舞台,名成利就之時,他們還是以同一顆心熱愛著足球嗎?
大麻合法後,美國城市把「迷幻蘑菇」非刑事化
美國科羅拉多州最大城市及首府丹佛(Denver)週二結束「301 法案」投票,將成為美國首個服用及藏有賽洛西賓蕈類(psilocybin mushrooms,俗稱「迷幻蘑菇」)非刑事化的市縣。擁護者與學者視之為勝利一著,亦有行政人員對結果表示擔憂。
委內瑞拉經濟崩潰,催生新「加勒比海盜」
委內瑞拉經濟危機至今仍未解決,釀成近日的政治危機。不過,受苦的可不止委國人民。因為經濟崩潰,不少委國漁民改當海盜,對鄰近的加勒比海島國千里達和多巴哥漁民構成威脅。英國廣播公司記者走訪加勒比海,報道來自委內瑞拉的新加勒比海盜,如何以走私槍枝及毒品,換取生活用品。
鐵腕治國:在菲律賓,喝酒也會坐牢?
杜特爾特鐵腕打擊菲律賓毒品罪案,引起警方濫殺涉毒者等爭議。近日,菲律賓警察又再出動。不過警察並非進行掃毒行動,而僅是逮捕街上喝酒的人們。上月起,杜特爾特授權警察逮捕在街頭喝酒、小便,甚至沒穿上衣的人。作為一介平民,本已需要擔心警員栽贓誣陷,現時連平常的戶外活動,亦隨時會令自己身陷囹圄。
黎巴嫩財困,種大麻救國?
在黎巴嫩東部敍利亞邊境,有一片肥沃土地名為貝卡谷地(Bekaa Valley),當地人一直在此公然種植大麻,換取富足生活。他們甚至擁有龐大的私人軍火,使貝卡儼然法外之地,縱使政府嘗試打擊當地的大麻產業,往往亦只是徒然。不過,在國家財政緊拙下,黎巴嫩政府正準備考慮允許種植藥用大麻,創造經濟成果。
無毒不入藥,保健產品可致命
近年香港大街小巷都是大小藥房,不需要醫生處方,如今普通市民隨隨便便就可以買到各種中西成藥、秘方藥和保健產品。不過,是藥三分毒,無毒不入藥,是老祖宗的智慧。過度相信和依賴藥物或有機會反受其害。有香港醫生警告,無論服食的藥物是否原裝正版,在缺乏法例監管之下,成藥沒有安全保證,都一樣有中毒風險。在香港,若保健產品含有未申報成分即屬違法藥物,但現在不合規格的保健產品在藥房或網購平台都可輕易買到,其泛濫程度已難作估算。而在美國,雖然草藥保健產品同樣賣得成行成市,但近期就發生了因服食含有禁藥的保健產品而致死的案例,惹來食物藥品監管局和緝毒局的注視。
沒可卡因,食物製造商也能令你上癮
Android 作業系統過去一直以甜品和零食作為版本代號,最新版本則名為 Oreo。自 8 月面世以後,成功讓兩大品牌發揮協同效應,話題性大增。當中 Oreo 更是大贏家,宣傳效力可能比推出任何新款口味都更強大。而 Google 之所以挑選 Oreo 為版本代號,或因為愛吃 Oreo 跟沉迷智能手機一樣,都容易令人上癮。過去就有研究指出,沉迷於 Oreo 這種廉價、高熱量,隨處可見又致肥的零食,其「毒癮」好比可卡因、嗎啡等受管制藥物。而垃圾食物的出現,也跟毒品的發展過程頗為相似,都因為人類愈吃愈「精」。
Green Rush:「大麻經濟」救活的 5 座美國城鎮
日前,港警於工廈搗破「毒品工場」,並檢獲總值近 4 千萬港幣的大麻——在香港,大麻還是非法毒品,種大麻當然犯法。可是,於不少州份都把藥用大麻,甚至娛樂用大麻合法化的美國,大麻卻是「經濟作物」,形成所謂「大麻經濟」。先不批判吸大麻之好壞,大麻買賣帶來的龐大收益,卻救活了多個美國城鎮。
大麻的損與益
大麻是藥物或是毒物?用家與對家爭論數十年之久,至今仍未達成共識,甚至日益針鋒相對;事實卻很可能兩邊不討好。美國科學、工程及醫學國家學院審閱自 1999 年以來過萬份相關研究,按證據強弱程度區分,評估大麻對健康的損益。結論:有利有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