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進入布拉格,我眼前景象卻彷彿煥然一新。尤其是市中心的老城區,中世紀波希米亞的鵝卵石道路潔淨亮麗,舊房子被鮮明的油漆包裹,加上夜店、酒吧、景點、酒店處處林立,像我一樣呆頭呆腦拿著照相機的遊客不分日夜遍佈大街小巷。大呼小叫爭奪客人的食店、紀念品店,甚至是泰式按摩店等,進一步把布拉格變得濃妝艷抹。
捷克
|共19篇|
昆德拉對哈維爾:布拉格之春後的世紀筆戰
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昨日與世長辭,享年 94 歲。昆德拉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等多部小說享負盛名,與劇作家哈維爾(Václav Havel)並列為戰後國際最知名的捷克知識分子,同樣見證過 1968 年蘇聯坦克輾壓捷克,潰敗「布拉格之春」民主運動。事後昆德拉選擇流亡,哈維爾選擇留下來,他們此前展開的筆戰,半個世紀過後依然有啟迪。
權利 VS 能力:捷克的槍牌考試
7 天之內,美國兩州接連發生大型槍擊案,且在夜店和超市這類群聚之地,令人防不勝防。但擁槍權和社區安全,未必永難兼得。捷克是歐洲唯一以憲法保護擁槍權利的國家,允許人民隱秘攜槍自衛,但他們在行駛這項權利之前,必須通過測試以證有此能力。當陀槍如開車,上路前要先考牌,是否更能護人護己?
捷克總統澤曼 —— 風趣、記仇,還是惹人生厭?
捷克眾議院選舉上星期結束,踏入與新一屆眾議院交接與組閣之時,擁有任命總理權力、現年 77 歲的總統澤曼(Miloš Zeman)卻入院至今,健康狀況引起關注。澤曼是捷克史上首名民選總統,但去年民調中,過半受訪者認為他是最差總統。在中國等地,人們可能關心其親華立場;他抨擊移民、穆斯林,則招來西方「種族主義」的指責。然而,部分批評澤曼的人也承認,這個備受爭議的政治人物,有其機智有趣的一面。
捷克政府為何不好好保育碉堡?
在 1930 年代後期,捷克斯洛伐克開始在與德意志帝國的邊界上,建立起大型防禦工事網絡,防範德國突襲。這些軍事設施全部設於邊境地區的山脈,既是國防軍的保護圍欄,也是納粹德軍望而生畏的障礙。但曾經的軍事碉堡,自千禧年開始一直被捷克當局放售,或是因為這些防禦工事早在保衛自己國家之前,已白白斷送到納粹德國手上,所以無法享有受保護的地位、成為歷史地標。
體操天后對蘇聯侵略的無聲抗議
國際奧委會向來嚴禁在運動場上示威,但歷來都有選手不惜犧牲前途,在舉世矚目的頒獎台表達政治訊息。1968 年墨西哥奧運前夕,蘇聯大軍輾壓「布拉格之春」民主運動,捷克體操天后恰斯拉夫斯卡(Věra Čáslavská)便在奧運頒獎台上無聲抗議 —— 蘇聯國旗升起、國歌起奏,恰斯拉夫斯卡別過臉以作蔑視,成功引起國際關注,但她的體育事業也戛然而止,直至共產政權垮台才再度活躍。
「布拉格之春」後,捷克的首四年「正常化」時期
1 月 20 日後,白宮或會易主,拜登和賀錦麗展開長達四年任期,預料全球政治局勢將會面臨重大變化。回顧歷史,捷克斯洛伐克在 1968 年「布拉格之春」失敗後,開明政府倒台,全國進入「正常化」時期,過渡到極權,有學者曾在 1972 年發文,披露首四年「正常化」的狀態。
哈維爾:極權之下,保持甚麼才最重要?
前捷克總統哈維爾(Vaclav Havel)是歷史上重要的思想家,他啟發了 1989 年的天鵝絨革命,引領捷克人民走向民主自由。他的著作仔細講述極權之下人民生活的面貌,並道出極權的本質,是很多抗爭者必讀的作品。在 1988 年,他撰寫題為「故事與極權主義」的文章,講述極權為何竭力刪除平民的故事。在此向一眾守護真相和故事的人致敬。
陶傑:捷中恩怨,細說十年
為何捷克第一個敢與中國衝突?冰凍三尺,因為多年來中國對捷克展開的全方位政治併購,引起捷克朝野的不安。
黑夜之後:20 世紀捷克三代人的抗爭
8 月 30 日,捷克參議院議長維斯特奇爾率團訪問台灣,進行為期 6 天的訪問。9 月 1 日,他到立法院發表演講,更留下一句「我是台灣人」,表達捷克對民主自由的支持。近年,很多人引用哈維爾和天鵝絨革命的故事,但其實在民主化之前,捷克屢屢成為大國政治的犧牲品,最終在 1989 年才成功爭取民主。
「我是台灣人」反映的中國外交困境
8 月 30 日,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Milos Vystrcil)率領 89 人訪問團訪台,對此,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一如既往譴責「國際背信行為」,並不令人意外。但王毅矢言韋德齊要為訪台「付出沉重代價」,反招致捷克外交部長 Tomáš Petříček 指「言論過分」,要求解釋。王毅日前出訪歐洲五國之行,對修補歐中關係的作用似乎已不大。「亞洲時報在線」專欄作家 David Hutt 認為,加上其對韋德齊的威脅,現時中國已在歐洲陷入外交困境。
【短片】滅不了的歌聲 刷不白的連儂牆
今年是捷克天鵝絨革命 30 周年,在鐵幕下的布拉格,歌聲和一堵牆也可被極權政府視為武器,但同時亦是捷克人經典的反抗符號。
喚醒冷戰記憶的斯洛伐克山寨可樂
在當時尚未獨立的捷克斯洛伐克(Czechoslovakia),他們急需開發一款能夠取代美式汽水的自家產品,名為 Kofola 的碳酸飲品順時而生,其實即是蘇聯血統的「山寨可樂」。儘管捷克和斯洛伐克在 90 年代已雙雙獨立,但廿多年後,Kofola 仍在兩國廣泛流行。或者,當地人念茲在茲,喝的並非冒牌汽水,而是冷戰時期的國家記憶。
香港,曾是西方兒童眼中的夢幻之都?
在半個世紀前,不少西方戰後兒童都對香港充滿天馬行空的想像,一切全因為捷克裔畫家 Miroslav Šašek。他曾經旅居世界各地多年,憑藉細膩文化觀察畫出 18 冊兒童繪本,暢銷英美等西方國家。其中,This is Hong Kong 描繪 1960 年代初的香港風貌,是他創作生涯得意之作。在電視還未普及、海外旅行仍然奢侈的年代,這些繪本為兒童打開一扇又一扇窗,令他們對世界有過無限憧憬。
陶傑:飛越杜鵑巢
在冷戰時代的西方,有兩名大師級的導演出身東歐。除了名震電影史的匈牙利裔鬼才大師寇比力克,就是米路士科曼。
歐洲的不滿之秋
本來像英國脫歐之寸步難行,以及天文「分手費」,應該對於其他成員國有阻嚇作用,但是並沒有見效,民眾對於歐盟有關移民、國家主權、邊境控制,政府救市等政策都非常不滿,尤其是掌管歐盟的精英之傲慢和離地,更是眾矢之的。英國曾在 70 年代末經歷過經濟蕭條、處處罷工的「不滿之冬」,今年歐洲則迎來了小國叛離的「不滿之秋」。
歐洲免費大學教育有多好?
紐約州州長 Andrew Cuomo 於 1 月初宣布,從 2017 新學年起,州內的高等教育學府將實行免費教育。入讀州立或市立大學的本科生,凡是家庭全年收入不到 10 萬美元,學費都獲得豁免。屆時約有數以十萬計學生受惠。計劃促使紐約州成為美國首個提供免費高等教育的州份。反觀追求福利和平等社會理想的歐洲諸國,卻早已實行免費高等教育多年。
最愛借書的國度
香港人鍾意買書,不愛借書?據美聯社報道,布宜諾斯艾利斯是 2014 年「世界書店之都」,每 10 萬人有 25 間書店,以人均計擁有最多書局,而香港緊隨其後,每 10 萬人有 22 間書店,高於巴黎、倫敦、紐約等文化重鎮。不過,若論圖書館數目,香港則瞠乎其後:730 萬人分享 80 間公共圖書館,平均 91,250 人擁有一間,相比之下,在世上「最愛借書」的國度,每 1,971 人就有一間圖書館,借書的風氣甚至有法律依據。說的是捷克。
脫歐了,歐盟會改革?
容克過去多次鼓吹「大歐洲」(Big Europe),他本人已成了歐盟的負面標籤。捷克外交大臣質問,英國脫歐,歐盟官員也有必要問責。成員國當中的小國普遍擔心,英國離開之後,他們只能接受一切加強歐洲融合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