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ove 並沒停留在感情路上的徬徨、遺憾和不安,而是透過這些在現實發生的故事,給予觀眾微小卻實在的希望 —— 無論是愛錯了人、錯過愛人,抑或愛的方式、時機、對象出錯,這些都不要緊。只要願意敞開心房,在這座人來人往的城市,總會有誰願意聆聽,給予陪伴和力量。
Amazon
|共39篇|
獨立書店的可能:在米蘭賣書的唐吉訶德
為抗衡 Amazon 及其他競爭對手,米蘭賣書人 Luca Santini 在其實體書店倒閉後,開始踏起紅色賣書單車,將書送到讀者家中,讀者都稱他「賣書的唐吉訶德」。武肺疫情前,他在這場「惡鬥」中本無勝算,但疫情下反令讀者重新發現獨立書店「以人為本」的好處。
屢遭非議的求存方式,是對是錯?
紐約 Strand 書店自 1927 年以來,經歷不少風雨,仍能安然屹立在曼哈頓,卻難敵武漢肺炎。東主 Nancy Bass Wyden 坦言書店正面臨「絕種」危機,為了救亡,她不僅在社交網站公開求助,早前更大手投資在最大對手 —— Amazon 的股票上。
有病仍要上班的亞馬遜員工
美國數以百萬計的人為避武漢肺炎,安坐家中上網訂購藥物雜貨,消息指龍頭網絡零售商亞馬遜(Amazon)這段時期的雜貨訂單量,比平日高出 50 倍。不過,公司是電子商務企業,但仍依賴工人繼續工作,貨物倉庫本身就是群聚之地,加上要收發不同地方的貨品,感染冠狀病毒的風險不低。近日「紐約時報」訪問 30 多名倉庫工人、現任及前公司員工了解情況,發現亞馬遜的措施似乎跟不上變化,不少員工生病仍堅持上班。
林喜兒:活著才能復仇
「Living well is the best revenge」,抑或「Revenge is the best revenge」?此時此刻的香港,這兩句對白似乎是熟悉不過。Amazon Prime 早前推出的新劇 Hunters,說的正是一個復仇故事。
林喜兒:The Marvelous Mrs. Maisel 第三季 —— 人人當自強,獨立原是本性
第一季的驚艷,到了第二、三季成了熟悉的節奏,Mrs Maisel 已是自成一家的品牌。雖然這季埋下了很多危機,但我們都知道 Midge 已下定決心,不會再走回頭路,也相信製作人要為她撰寫一個巨星成名之作。
網上購物,小心買到…… 垃圾?
網購方便,但同時危機四伏。美國近年有不法之徒專門在垃圾站「尋寶」,把尚有價值的物品清理乾淨後訛稱是「全新商品」,再擺上 Amazon 售賣。事件去到最近才開始發酵,「華爾街日報」嘗試聯絡其中的商家,更派員模擬整個過程,看看是否真能「無本生利」。
林喜兒:Modern Love —— 久別重逢的愛情小品
30 分鐘的美夢,步履輕盈,苦中帶甜,何樂而不為?在紛擾的年代,愛情小品可能比「傾城之戀」更具療效,讓我們抽離,讓我們發夢。Modern Love 能否成為長壽 Rom-coms,潛力還是非常優厚。
從無人機到貨車都能共享,亞馬遜搭建全球實體互聯網
電子商務的貨物量持續增加,即使在幅員遼闊的美國,次日配送與指定配送時間等服務也日趨普及。為了靈活因應買方更快速、時間更精確的到貨需求,送貨移動距離愈短愈好,可見今後應該也得用網格(Mesh)的方式來看待網絡。
很想買吧:「減價」的誘惑,該如何抵擋?
網購連帶實體店舖逢年過節的促銷減價,令消費者覺得自己買到「抵買」貨品,省下一筆,但我們真的賺到了嗎?
科網巨人 VS 熱帶雨林八國聯盟:「.amazon」域名主權誰屬?
貴為全球最著名的科企巨頭,亞馬遜(Amazon)在網絡世界已擁有無人挑戰的地位。但在現實世界,亞馬遜與同名的全球最大熱帶雨林,苦戰 7 年仍然未有突破。
終極走數:Amazon 棄建紐約新總部,與 0 課稅的關係
常人估計,富可敵國的 Amazon 每年應該為美國庫房進貢天文數字的稅金。但是,近日有調查報告披露,原來 Amazon 成功「走數」,在 2018 年需要向美國聯儲局繳交的稅額,是 0。與此同時,獲得等同免稅待遇的 Amazon 剛好在上週宣佈,正式推翻去年年底的承諾,放棄在紐約市興建第二總部(HQ2)的計劃。原來 Amazon 不用交稅和興建第二總部,「走數」和「甩底」兩件事之間,跟他們的如意算盤有著密切關係。
林喜兒:Homecoming —— 一步一驚心
Homecoming 節奏恰到好處,不拖泥帶水。雖然每集都是兩個時空的交錯,剪接卻相當出色,藉此打開一個又一個的問號。前半部分像是平平淡淡,無風無浪。後半卻是一步一驚心,外國評論都說是希治閣式的驚慄,那些鏡頭都是熟口熟面。Julia Roberts 的角色從安分到不安,其他角色也像是平平實實的普通人,卻因此製造更大的反差。
變革中的 Amazon:跨越網購,進軍實體時裝店
網購巨頭 Amazon 落戶歐洲的第一家快閃時裝店,上週正式於倫敦著名的貝克街開業,更一度成為城中熱話,高調標誌著這家全球最大的虛擬購物平台,正打算在英國時裝界實實在在的佔一席位。
倫敦書店街 115 年老店易主,是讀者走了,還是亞馬遜來了?
當全球電子商務巨頭 Amazon 的版圖不斷擴張,近日一宗英國文壇的世紀合併,讓人既驚又喜,轟動了整條倫敦書店街。由家族經營,擁有 115 年歷史的著名獨立書店 Foyles,宣佈將業務售予英國最大連鎖書店 Waterstones,這筆交易既讓不少書迷擔心傳統書店是否步入倒數階段,與此同時,亦被視為獨立和連鎖書店站在同一戰線,共同對抗當代網絡洪流進逼的重要決定。
網購包裝災難,解決第一步在於重用?
網購之好在於足不出戶,就能買到世界各地的貨品。但因運輸需要及保護貨物,包裝必不可少,網購愈多,所帶來的包裝廢物也就愈多,綠色和平更斥雙 11 購物節是「生態災難日」。為了防止情況繼續惡化,美國有初創公司生產可重複使用包裝,以應環保大勢。
Chester Ho:印度,兵家必爭之地
過去 3 年,印度 GDP 均錄得 6% 以上的增長,目前是世界第三大石油輸入國,國際社會熱烈討論它是否會成為下一個中國。世界級企業當然不會放過擴充業務的機會,來自五湖四海的財閥一直覷覦印度這塊肥肉,卻礙於政策、文化等問題未能取得滿意的成績。就以網上零售為例,亞馬遜、沃爾瑪、阿里巴巴多年來各自以自己的方式進入印度市場。與歐美、北亞這些市場不同,印度有過半的人口居於鄉郊地區,缺乏網絡基建,而且零售商規模比較小,加上主要使用現金,網上零售業務並不蓬勃。面對如此惡劣的投資環境,外資依然願意充當開荒牛,當然是因為有利可圖。
Ringo Li:語音搜尋普及,如何為網站做好準備?
Alexa 暫時在香港還未普及,但其目標相當清晰 —— 那就是取代 Google 成為新一代的搜尋工具。為何 Alexa 會成為 Google 的威脅呢?原因是它改變了人類的搜尋模式,以往我們做搜尋時,我們會在 Google Search Bar 輸入問題或詞語,但用 Alexa 時,你可以直接用口問(類似 Siri),你便會得到答案。除了解答問題,Alexa 還可以替你接收訊息、控制家用電器、電燈、風扇等、甚至幫你叫 Uber,功能不停增加中。我相信用語音作為搜尋媒介會越來越普遍,而我亦發覺身邊人開始習慣用 Google Assistant 或 Voice Search,問題在於我們如何為網站做好這個準備呢?
龍頭之爭:亞馬遜與蘋果,誰先市值破兆?
去年 iPhone 剛滿 10 歲,令華爾街對蘋果態度樂觀,推動其股價在過去 12 個月內上漲 24%,創下市值高達 8,930 億美元的驚人紀錄,現為全球最有價值的上市公司。不過近日路透社分析,亞馬遜勢頭強勁,或能後來居上,擊敗王者蘋果,市值搶先破兆。
BAADD:如何馴服獨霸世界的科技巨頭?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別開生面,以電郵形式刊登給三巨頭總裁的「私人電郵」,打趣地叫「收件人」切勿外傳內容,以免讓傳媒得知。文章詳細解釋簡稱 BAADD 的擔憂何而來,又有何證據。能力愈大,責任愈大,除訓勉巨頭要潔身自愛以外,也在警示消費者與決策者種種潛在的威脅。可是,決策者卻要捏如何限止科技巨頭作壞,又不扼殺創新,卻是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