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喜兒:After Life —— 孤獨有時悲傷有時

A+A-
After Life 第三季劇照。

親人離世、生命的課題,沉重得叫人無力面對,偏偏卻是創作人最常觸及的題材,只因那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甚至花一生去學習的課題。如此題材落在 Ricky Gervais 手上,卻彷彿變得舉重若輕,或者是笑中有淚?

After Life 由 Ricky Gervais 自編自導自演,由他飾演的 Tony,自妻子離世後,便以厭世的態度過活,Tony 沒有終日以淚洗臉,卻以極度尖酸刻薄的方式面對身邊人,喜歡罵就罵,絲毫不理會別人感受。第一季 Tony 沉溺在喪妻的悲痛中,盡情把不快樂建築在別人身上,而那些尖酸殘酷卻讓觀眾看得過癮,那些不留情面與拒絕虛偽也讓人很痛快,Tony 不會讓觀眾討厭,也不需要我們的憐憫。到了第二季,Tony 嘗試走出陰霾,學習做個好人,收起了身上的刺,與身邊的人修補關係,結識新朋友,踏出改變的一步,可是他還是不快樂。來到第三季,Tony 對妻子的掛念絲毫沒有減少,卻不再刻意去改變。雖然這一季關於生命的交談有點兒陳腔濫調,卻依舊有精彩抵死的場景,Tony 依舊是 Tony,咖啡店那一場、撒骨灰那一幕也就夠暢快。

故事發生在虛構的小鎮 Tambury,Tony 是地區免費報章的記者,他的工作就是報道鎮上一些有趣經歷,甚至古靈精怪人物的故事,而往往又啟發了 Tony。劇集整個調子其實也是描寫孤獨,在這個風光明媚的小鎮,除了那家小小的報館,Tony 經常流連的地方是墳場和老人院,他在墳場公園裡的長櫈上,遇上每天也與亡夫交談的老婦 Anne,在老人院探望父親時結識了單身的護士 Emma,還有報館那班「無人無物」的同事,第三季更特別聚焦在這些角色上,尤其是最新加入的新同事、單身有家累的 Coleen,是幾乎連容身之所也沒有的典型可憐人;而負責廣告的 Kath 一直裝作強大,內心卻是寂寞不堪。After Life 不只是關於失去,更是關於缺失,劇中的人物是小人物,是怪人、是失敗者。Ricky Gervais 在一篇訪問中說,現實社會找到的人就是這個樣子,他們都不是「Freaks」,Brad Pitt、Johnny Depp 他們才是「Freaks」。現實一定比戲劇荒謬,有說喜劇演員都是悲觀的哲學家,Ricky Gervais 在大學也就是修哲學。

After Life 雖不完美,在最後一季也給大家一個朝向光明的結局,他們雖然不斷失敗,卻堅持不斷嘗試。曾經歷至親離世的人,必會看得又笑又喊。我們知道悲傷是一個過程,時間不能沖淡一切,卻能把傷口癒合,留下的是給你留念的疤痕。悲傷有時,來到第三季,也是結束的時候。多得 Netflix 這個平台,把半小時的英式幽默帶給更多觀眾。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