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晶片荒未見盡頭,波及智能電話到汽車生產,各國領袖施壓晶片製造商增加供應,全球晶片生產線亦配合加快運作。遠在馬來西亞廠房,工人卻要在疫情嚴峻下冒險開工,多人最終確診死亡。
半導體
|共9篇|
創新與競爭法:美國制霸科技戰的重要板斧?
中美新冷戰愈演愈烈,兩國在一些關鍵領域上正面交鋒,特別是科技研發。今年 6 月,美國參議院跨黨派大比數通過「創新與競爭法」(U.S.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授權聯邦政府動用約 2,500 億美元撥款,提升美國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半導體製造等各高端技術的競爭力。哈佛大學的創科政策專家 Julia Voo 就在「東亞論壇」撰文,分析該法案會發揮甚麼作用。
晶片荒下,豐田為何不受影響?
半導體在疫情期間需求激增,汽車業面臨晶片短缺危機,生產計劃被打亂。不過,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豐田卻因早已汲取 2011 年日本海嘯災難的教訓,懂得及早準備,所以疫情期間生產上並未有受太大影響,銷售量更不跌反升。
美國鐵了心要殺死華為,如何逃命成兩難
「你要如何殺死華為?」中國科技和電信諮詢公司 BDA 董事長 Duncan Clark 在談到美國的困境時形容。「就像蚯蚓一樣,就算你砍掉它的頭,它仍會繼續活下去。」
鼓勵員工主動提案抗疫的日本企業
武漢肺炎對日本帶來了出乎意外的衝擊,有一間公司卻早在疫情蔓延之前就採取了令人驚嘆的防護措施,以及內部激勵機制,業績不只沒有受到影響,甚至還趁此危機積極拓展市場。
日韓貿易戰開打,安倍恐適得其反?
大阪 G20 峰會結束之後,日本突然對南韓發動貿易戰,就半導體化學物料實施出口管制。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為何安倍晉三突然杜林普上身?雜誌「外交政策」的評論文章分析,衝突恐怕與戰時賠償問題有關,但日本或會在這貿易戰得不償失,甚至影響美國的亞太區戰略部署。
晶片戰爭:深耕細作 30 年,台積電或將超越英特爾
如果時光倒流 30 年,或者只是 20 年、10 年,提到半導體晶片,英特爾(Intel)的設計和生產技術,由始至終都是業界翹楚,全球任何一家個人電腦和伺服器生產商,絕大部分產品都選擇英特爾晶片為核心。然而,主宰半導體市場 30 年後,生產商今日正逐一擺脫了英特爾的晶片癮。
陶傑:我的國厲害上限研究報告
美國出手打擊中國的電子通訊產業龍頭「中興」,國會劍指「華為」,指兩大「國家名片」違約、說謊,向北韓、伊朗出售美國製造的晶片,令中國即時禁播自己製作的「厲害了,我的國」,因為其中誇耀的種種高科技「成就」,因美國狂人總統突然出手「剝光豬」而祼露令人尷尬的天大秘密,令中國民間受到啟蒙,第一次意識到所謂強國的真相。
中美貿易戰:候選 4 大「輸家」
美國企業多年來爭取立足中國,但中美經濟關係近日愈發緊張。美府上周宣佈對太陽能板徵收重稅,令主導行業的中國極為不滿;商務部長 Wilbur Ross 亦明確表示,白宮有意加強打擊侵犯知識產權;未來數月,杜林普還要決定是否對進口鐵鋁實施懲罰性關稅。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中國經濟專家 Scott Kennedy 相信,對華貿易行動若持續升級,美國或會遭遇猛烈的報復反擊。在這貿易戰一觸即發之際,美媒 CNN Money 率先列出多名候選「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