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冷戰愈演愈烈,兩國在一些關鍵領域上正面交鋒,特別是科技研發。今年 6 月,美國參議院跨黨派大比數通過「創新與競爭法」(U.S.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授權聯邦政府動用約 2,500 億美元撥款,提升美國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半導體製造等各高端技術的競爭力。哈佛大學的創科政策專家 Julia Voo 就在「東亞論壇」撰文,分析該法案會發揮甚麼作用。
Voo 分析指,「創新與競爭法」將塑造出一套全新的美國工業政策,為美國政府提供所需資金,介入一些主要戰略領域的發展。法案容許政府在 2022 到 2026 年間,斥資約 520 億美元補貼半導體製造和研發,以減輕對海外晶片製造商的依賴。自 2018 年開始,無論手機、手提電腦,抑或汽車業,美國商家都表示自己難以滿足龐大的半導體需求。在疫情之下,跨國貿易一度受阻,更令到全球半導體生產出現供應危機,事件再一次向美國政府和商家敲響警號。
於是拜登政府一大急切目標,是令本土半導體生產自給自足;不過半導體畢竟只是戰略科技研發的其中一環,美國要在中美相爭中保持優勢,就要進一步把整個高端製造業生產鏈「回歸本國」(reshoring),或者「移遷友國」(friend-shoring);僅僅解決半導體問題,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把樽頸位推移至生產鏈的其他環節。而這次「創新與競爭法」就提供了一個較全面的藍圖,透過資助新的行政機關和計劃,全面訓練美國的創新技術人才。
Voo 認為「創新與競爭法」另一點值得肯定的地方,是能把內政和外交政策統合起來。單靠美國自己,未必確保能擊敗中國,故需要積極拉攏盟友。不過美國無論是與歐盟、抑或是 D10 各國,即使皆同意不能令中國坐大,但在某些議題如數據管理方面卻未能達成共識。美國政府就在國務院之下增設「技術合作辦公室」(Technology Partnership Office),負責統籌與盟友在重要技術的規範、研究和發展。「創新與競爭法」向國務院調撥 5 億美元,鼓勵加強國際合作。
另外,Voo 亦讚揚這次「創新與競爭法」一改美國過去著眼於精英機構的作風,鼓勵政府投資一些較弱的範疇,例如提高 STEM 獎學金、對抗科學界的性別主義,還有增強傳統黑人學府的研究能力。現任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形容,法案是在過去多個年代中,政府對創科及製造業一筆最大型的投資,會大大增強美國的競爭力。Voo 也認為,「創新與競爭法」能應對中美科技角力的部分關鍵議題,又能確保政策多元和針對國內各持分者的分歧。
當然,在這場科技戰中,美國仍要處理很多問題,例如在保障知識產權、應對中國商業間諜活動一事,依然困難重重。而單靠「創新與競爭法」本身,也不足以令美國安坐世界科技龍頭的地位。在未來,美國仍要投入更多資源到經濟、科研和軍事層面,才能維持與中國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