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荒下,豐田為何不受影響?

A+A-

半導體在疫情期間需求激增,汽車業面臨晶片短缺危機,生產計劃被打亂。不過,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豐田卻因早已汲取 2011 年日本海嘯災難的教訓,懂得及早準備,所以疫情期間生產上並未有受太大影響,銷售量更不跌反升。

專家指出,豐田這次能成功,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公司 10 年前曾經歷日本的毀滅級地震、海嘯及核危機,當時豐田已立意做好準備,要避免混亂再度出現。那次災難令日本部分工業陷於困境長達數月,尤其汽車製造商的國內供應鏈一下子被打亂,豐田得花上 6 個月時間,才能恢復正常生產。

里昂證券(CLSA)汽車業專家兼董事總經理 Christopher Richter 指:「豐田在 2011 年的地震教訓中所學到的事物,可能比任何人都要透徹。」危機發生以後,豐田曾檢視所有合作供應商,深入了解自身供應鏈,以期在危機中能更快作出反應。Richter 指出,面對今年全球半導體短缺,「他們比世界上任何汽車製造商都做得更好」。來自另一間日本汽車製造商的消息人士亦同意:「我們都遵照福島核災難後所採取的步驟,但豐田做得最好,並能維持下去。」

疫情令全球汽車業面臨困境,先是因民眾封城不出門令銷量下降,及後又要面對晶片不足帶來的生產問題。而晶片之所以不足,大部分歸因於各地對使用半導體的家用電子產品需求激增,再加上美國寒潮、台灣乾旱及日本晶片製造公司瑞薩電子(Renesas Electronics)發生火災,窒礙晶片生產,進一步影響車用電子零件供應鏈。

為應晶片危機,豐田改變其保持最低限度庫存的「及時生產」(Just-in-time)模式。Fitch Solutions 汽車分析師 Joshua Cobb 解釋:「豐田是第一間汽車製造商,將供應鏈管理系統由『及時』模式調整為混合模式,以儲存更多關鍵組件,例如半導體零件。」Cobb 更指出:「豐田在開發供應鏈管理系統方面是領導者,其他汽車製造商也傾向仿效豐田。」例如德國汽車巨頭福士(Volkswagen)、寶馬(BMW)及平治母企 Daimler,及美國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最近都表示會改變供應及庫存系統,以收集更多零件儲備。

豐田亦在穩定晶片供應方面有優勢。Cobb 指出,多數晶片製造商都是日本公司,而豐田大多持有這些公司的股份,甚至擁有控制權,自然會得到優先供貨,而反觀歐美汽車製造商大部分零部件均是來自亞洲公司。一位業內消息人士則指出,豐田重視與供應商建立良好關係,以確保其產品銷售穩定,雙方更會簽約保障日後不必為費用事宜重新談判。

豐田所採取的策略的確有效,截至今年 3 月的財政年度中,旗下所有品牌已售出 990 萬架汽車,超出其銷售目標,2021 至 22 年目標銷量更增至 1,050 萬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