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豐富多元的樹木和動物,亞馬遜森林還有甚麼不為人知的瑰寶?近日一個由英國、巴西、德國、瑞典和愛沙尼亞學者聯手進行的研究發現,在一茶匙亞馬遜泥土中,就有逾 1,800 種微生物,當中 400 種為真菌。目前,地球上估計多達 380 萬種菌類未有正式分類,包括土中的真菌和肉眼看得見的菇,相信將成研究生物多樣性的另一前線。
生態多樣性
|共7篇|
荒漠地區也能重新造林嗎?
據估計,2017 年全球平均每秒,便失去一個足球場大小的森林面積。為挽回綠色景觀以及物種的生境,不同機構正與各地政府合作,在昔日被摧毀的土地重新造林。
從前紐約是蠔天堂?紐約十億蠔計劃
紐約港長年受污染困擾,海洋生態枯竭。直到 1972 年,隨著「清潔水法案」通過,法律才禁止傾倒廢物或未經處理的污水入港口。紐約一個非牟利組織正在努力清理這渾水,嘗試復原其失去己久的生態系統 —— 投下蠔殼,種出蠔礁,名為「十億蠔計劃」(Billion Oyster Project,下稱 BOP)。目標是到 2035 年在 100 英畝的蠔礁上建立 10 億隻活蠔,亦是其名稱的由來。
貓,即將在紐西蘭滅絕?
「如果這世界貓消失了」是來自日本的小說和改編電影,以貓作為主題「失去與珍惜」的象徵。但現實中沒有惡魔,也沒有戲劇化的情節,卻確實有一群人提議貓應該在紐西蘭消失。如果說故事裡主角可以以此換取一天壽命,這群人想要換取的又是甚麼?
滅絕「討厭的」昆蟲,大家都輸?
相信不少人都曾想過,蚊子和蟑螂乾脆滅絕就好了。有一部分人是出於昆蟲恐懼症(Entomophobia),也有部分是覺得牠們過於煩人。但昆蟲滅絕,真的是好事嗎?
寄生蟲絕種,人類也受害
惡名昭彰的寄生蟲,傳染疾病之餘,佔據宿主身體平白汲取營養佔盡便宜,是活脫脫的 free-rider。如果有天寄生蟲大規模滅絕,恐怕不少人類會額手稱慶。不過,美國日前有研究指,未來 50 年將有三分一寄生蟲滅絕,可能釀成生態災難,危害人類。原來,寄生蟲雖可恨,對大自然卻必不可少。
最需要保護的物種
當世界步入第六度物種大滅絕(The Sixth Extinction),生態多樣性亦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不過對於物種保育,大眾往往只知愈多愈好。「自然」科學期刊近日一篇研究調查全球 1 萬多種物種保育狀況,提出除了數目,當局更應考慮該物種在演化軌跡上的獨特性,按此加強部分地區與物種的保育,便能大幅增加生態多樣性。生物學研究中,有些動物確實比其他動物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