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絕「討厭的」昆蟲,大家都輸?

A+A-

相信不少人都曾想過,蚊子和蟑螂乾脆滅絕就好了。有一部分人是出於昆蟲恐懼症(Entomophobia),也有部分是覺得牠們過於煩人。但昆蟲滅絕,真的是好事嗎?

昆蟲數量正逐漸減少

不少蟲子繁殖能力驚人,殺死一隻牠還有千千萬萬隻牠。然而,就在我們覺得昆蟲殺之不盡的時候,牠們可能正在減少

德國克雷費爾德昆蟲學會(Entomological Society Krefeld)自 1980 年代起追蹤該地附近的昆蟲豐富度(Abundance),並發現 1989 年至 2013 年期間,昆蟲生物量暴跌 78%;荷蘭的研究組織亦發現,在兩個自然保護區中瓢蟲、飛蛾、步行蟲科等昆蟲數量逐年減少 3 至 13%。

農藥把害蟲益蟲一併除去。 圖片來源:路透社

雖然有學者認為,業餘志願組織所做的研究數據不夠可信,但因未有專業組織追蹤昆蟲數字,這些數據有其參考作用。昆蟲保育及進化生物學家 Josef Settele 指:「不管是下降了 80% 或 60% —— 就是 40% 也是太多了。」

導致昆蟲數目減少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工業化的農業生產活動。過去數百年,農業生產已演變成在一大片田地上種單一作物的模式,若群蟲略過,損失必然慘重,因此農民往往會用上大量農藥,殺死害蟲的同時,也把益蟲如蜜蜂等一併除去。

另外,極端氣候轉變也是影響的一大要素。雖然有些特定昆蟲適應能力特別強,但有研究發現,大多數昆蟲相比起其他種類的動物,更容易因為極端氣候而難以存活,影響生態豐富度和物種平衡。

昆蟲是大自然不可或缺的一環?

會螫、會咬、會傳染病毒,這些都是大眾對昆蟲一些不好的印象,但牠們還有很多功勞。

會授粉的不止限於人們熟悉的蜜蜂蝴蝶,圖為藍猴子甲蟲。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其中,授粉行為應最為人熟悉。不僅是蜜蜂和蝴蝶,蒼蠅、甲蟲等都會授粉。人類吃的果實蔬菜,甚至是可可豆、咖啡豆等都有賴牠們授粉長成。

昆蟲在生態平衡上舉足輕重。食腐昆蟲如蛀食枯樹的螞蟻、啃食屍肉的蠅蛆等,作為分解者,是整個養分循環系統中重要的一節。食物鏈同樣會受影響。德國的生物學組織 German Nature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Union(NABU)發現中,在過去 12年,德國有 1,270 萬對種鳥消失,佔所有雀鳥數量的 15%,而調查後得出的解釋之一,是飛蟲數量比 27 年前減少了 76%。

也許你正在好奇,人人喊打的蚊子呢?牠們在自然生態也佔有一席位,是某些魚類、鳥類,或其他昆蟲的食糧;同時,會吸血的只有雌蚊,雄蚊則以以植物汁液為食,同樣有授粉作用。但也不用把牠們地位過於抬高,因為縱使蚊子滅絕了,生態系統也能夠快速修補這個缺口,英國生物學家 Steve Lindsay :「要消滅蚊子的話,我完全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