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FD 自然相關財務披露:環境風險不限於氣候,還有大自然

A+A-
2020 年 4 月 12 日,中國東北黑龍江省大慶市龍鳳濕地自然保護區。 圖片來源:路透社

企業談 ESG 談得火熱,但過往 ESG 的 E(環境)很多時側重氣候變化,ESG 儼然僅為「CSG」(C 即 Climate 氣候)。無可否認,氣候風險和及應對氣候變化措施是最受關注的議題,多國證監機構逐漸加強氣候披露的要求和規範,最常見是參考「氣候相關財務披露工作組」(TCFD)的披露建議,協助企業評估和披露氣候變化對企業未來營運的影響。環境保護則有不同面向,例如防止塑膠污染及維持生態多樣性等。3 月中,另一極具份量的「自然相關財務披露工作組」(TNFD)便發佈了自願性自然相關財務披露草稿。

自然相關財務披露工作組」(TNFD)是以市場為主導的匯報框架諮詢小組,背後有 300 多個機構支持。通過改進報告與自然相關的資訊,令金融機構和公司能夠將與自然相關的風險和機會納入戰略規劃、風險管理和資產配置決策。TNFD 於 2020 年 7 月宣佈組建,由保育森林學術倡議組織 Global Canopy、聯合國發展署(UNDP)、聯合國環境保護署財務倡議組織(UNEP FI)以及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共同指導。2021 年 6 月,TNFD 正式啟動,得到金融機構、企業、政府和民間各界支持,例如 G7 財長和「G20 可持續金融路線圖」,已認可 TNFD 在自然和生態多樣性量度與匯報工作方面的領導地位。

自然與企業有甚麼關係?

日前發佈的 TNFD 披露框架草稿,介定了有關「自然」的基本概念和定義:自然是由陸地、海洋、淡水和大氣四個領域組成;而機構及成員,同時依賴和影響著「自然資本」。

所謂自然資本,是把環境資源和生態提供的利處(即「生態系統服務」,人從生態系統中直接或間接獲取的商品及服務,例如食物、原材料、潔淨空氣的能力等)視作資產。生物多樣性則是自然的基本特徵 ,對維持自然資本至關重要。

對於企業而言,面對自然的風險和機會,包括「實體」、「過渡」和「系統」三方面。實體風險方面,一例是企業的供應鏈或會直接因水資源短缺而中斷;過渡風險方面,企業或要面對政府因應環境污染所實施的嚴格生產限制;系統風險則是來自整個生態系統崩潰的風險,例如一個物種消失,或會觸發連鎖反應,影響到其他物種和人類社會的安危。

意識到自然與企業營運息息相關後,企業就需要釐清和披露其面對的風險和機會,方能作有效管理,也有助引導市場資金到對自然友善的企業。TNFD 草擬的披露框架參考了 TCFD 的四大領域,即管治、策略、風險管理、指標與目標,以便企業和市場參與者適應。

對自然的影響,該如何量度?

然而,自然相關的影響比氣候影響更難量度。氣候風險披露可根據溫室氣體協議定義的範圍 1、2 和 3 作報告,碳排放量可以二氧化碳排放當量來量度,並以碳噸為單位,但有關「自然」方面的相應指標則仍未確立。例如,生物多樣性數據並不如量度碳排放般簡單,不同地區存在的物種數量、不同水域中的化學物質數量,可以相差甚遠。不同的量度指標亦會使企業作出不同決策,假設一家企業要轉換森林作農地,森林甲有數百項物種,但只有一種瀕危;森林乙擁多個瀕危物種,物種數量卻比森林甲少;那麼採用側重生物多樣豐富程度,或採用側重保護瀕危物種的指標,會影響企業選擇開伐哪一個森林。

此外,TNFD 的初稿強調,企業營運位置是評估自然相關風險和機會的關鍵元素,因應資產和經營活動的所在,生物群落和生態系統各有不同,企業對生態的影響和來自生態環境的風險也有所不同。同樣的用水量在一個地區或能夠運作良好,在其他地區卻可以帶來災難影響。但對於金融機構,其重點便不在機構的所在地,而是要了解機構的投資、貸款和證券所在位置來評估風險和機會。

雖然 TNFD 的背景極具份量,但按目前所公佈的時間表,匯報建議定稿最早亦要在 2023 年 9 月才出台,此前會再發佈 3 份建議初稿予持份者參考。而 TNFD 為自願性披露的參考建議,發佈正式建議之後仍需各金融市場的監管機構制定相應強制披露要求。例如在氣候披露方面,香港證監會成立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跨機構督導小組」亦僅擬於 2025 年或之前,強制實施符合 TCFD 建議的氣候相關信息披露。比氣候披露更難處理的自然相關披露,要進入強制披露階段,需時恐怕不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