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近日推出新智能電話系列 Mate 30,在美國政府的實體清單下,電話無法預載、使用 Google 應用程式及服務。對中國廣大的愛國消費者而言,沒有 Gmail、Google Maps 等應用程式,也許問題不大,反正在中國封鎖之下,本來已無 Google。但身為海外用家,一部無法使用 Google 應用程式的智能電話卻是大大不便。人們不禁要問:Mate 30 能值多少?
禁令
|共6篇|
手機在歐滯銷,華為改走「榮耀」路線
華為手機在歐洲曾甚吃香,但被美府列入出口黑名單後,旋即遭利潤最高的國際市場唾棄。上週華為創辦人兼行政總裁任正非承認,旗下手機的海外銷量比去年 6 月下跌 40%。美媒 CNN MONEY 分析,華為手機因禁令沒了 Google 服務及支援,而失去了大批歐洲客,還有即將到手的業界龍頭位置。
陶傑:「禁古令」之三錯
「中國人是要管的」,這個民族由大腦到口腔,裡外都要一個家長政權好好管一管,本來是共識,不成問題。但「禁古令」有三大基本邏輯錯誤。
悉尼禁酒令:禁酒同時禁活力
大城市大多是不夜城,但悉尼中心的深夜,卻是杳無人煙,這並非當地人「深閨」,而是近 5 年前,州政府實施宵禁及限制酒精銷售。一些居民及商家表示,是時候要有所改變,因為危險消除的同時,城市的活力及魅力也因此被消去。近日澳洲記者 Besha Rodell 及 Isabella Kwai 就在 「紐約時報」撰文,深入探討禁酒如何影響悉尼。
納粹宣傳片應在德國解禁嗎?
納粹德國當年能煽動人心,那些宣傳片可謂「功不可沒」。二戰結束至今,仍有 44 套納粹宣傳片被禁止公開放映,惟在演講及討論時才獲准播放。不少人質疑,在這網絡時代,當媒體消費已經徹底改變,相關禁令是否已經過時。電影專家 Anne Siegmayer 近日接受「德國之聲」訪問,解釋為何禁令仍是合適和必需。
陶傑:一個知危而性急,另一方居安而驕懶
杜林普向中東七國下達禁入境令,為期九十日,部分兌現其「在搞清楚恐怖主義來路之前,禁止所有穆斯林入境」的承諾。歐美當然有大量抗議人潮,而此禁令也過於粗糙:第一,沙地阿拉伯是阿蓋達和伊斯蘭國的重大金主,通過杜拜有大量資金往流,沙地卻因為石油戰略利益與美國有關,不受入境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