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以往幾乎清一色的法國葡萄酒,現在開始出現了一些意大利貨,有時甚至成為主角。為甚麼一直雄霸香港餐桌的波爾多、布爾岡、香檳,不知不覺間換成了 Barolo、Brunello di Montalcino、Prosecco 呢?
釀酒
|共20篇|
山火為葡萄酒留下煙灰味
美國加州 2017 年出現當時史上最大型的塔布斯山火(Tubbs fire),燃燒範圍由納帕縣(Napa County)到聖羅莎(Santa Rosa),涉及 37,000 英畝土地,造成 22 人死亡,數千建築物遭火舌所毀。火災更影響到加州葡萄酒之鄉,在該區恢復正常後,釀酒廠發現酒中夾雜著著煙灰味。
劉偉民:喝威士忌要醒酒嗎?
如果你是被「神之水滴」的漫畫世界吸引到茫茫酒海,相信你會認定醒酒器是喝酒神器,葡萄酒倒入去醒過之後,難喝的都會變成佳釀。威士忌呢?醒過的威士忌又會更好喝嗎?要找到答案,首先,你要知道甚麼是醒酒。
劉偉民:Single 更好嗎?
Single 一定更好嗎?希望成雙成對的也大有人在。畢竟在歐盟法例下,所謂的「單一」葡萄品種,其實只要達到 85% 就可以了。
劉偉民:澳洲自由了(下)
酒莊要突然改變風格並非易事,問題是如果產品純粹為出口市場量身訂造,又不可能不隨著市場需求變完又變。這次中國推出的政策,正好給迷失的澳洲酒莊當頭棒喝。
劉偉民:澳洲自由了(上)
為甚麼給你自由,竟然有人不要呢?原因很簡單,新世界生產的葡萄酒,並非因為歷史背景或當地飲食文化而衍生出來,釀酒不是給自己喝,前提是出口市場。
劉偉民:Party Bubble 還有選擇嗎?
沒完沒了的限聚令下,要在一連串節日開派對,看來只有留在家中。香檳一直被視為慶祝必備的酒,但今年的大環境,似乎沒有太多藉口去慶祝。如果不想勞煩香檳,又想在親友聚首時加點節日氣氛,其實還有很多氣泡酒可以選擇,而且,氣泡在口腔爆破的一刻,你的經濟狀況不會同時爆破,大可放心多開幾瓶盡情暢飲。
威士忌疫下生存記
武肺疫情爆發下,世界各地酒吧接連關閉,連帶酒類銷售都遭受影響。但在疫情持續數月後,蘇格蘭威士忌酒廠反而對未來情況表示樂觀,只因世界不僅對威士忌有渴求,對天價酒桶亦如是。
劉偉民:酒莊借錢竟然足以改變 Brunello di Montalcino 命運
收到 Castiglion del Bosco 酒莊傳來的消息,他們成功與意大利第三大銀行集團 Banco BPM 落實貸款協議,以尚在木桶醞釀的葡萄酒作抵押,以定息貸款 100 萬歐元,貸款期 4 年。你可能認為純粹個別酒莊商業安排,沒有甚麼大不了。不過,我可以對你說,這筆貸款,有可能改變 Brunello di Montalcino 的命運。
劉偉民:葡萄酒不乾淨的嗎?
市面上愈來愈多有機(Organic)、生物動力學(Biodynamic)、天然(Natural)和 S.A.I.N.S 無硫化物添加(Sans Aucun Intrant Ni Sulfite)葡萄酒,說穿了,無非也是打著健康的旗幟而來。或許你還未弄清這一堆名字的分別,不過,你相信我,沒有一種葡萄酒是絕對「乾淨」的
劉偉民:你不知道的 Super Tuscan 身世
換句話說,1970 年代出現的 Super Tuscan,並非前無古人的革命。
劉偉民:石油價格暴跌又關酒事?
武漢肺炎疫情在美國失控,石油需求大幅下滑,油價曾歷史性暴跌至負數,試問有誰想過石油生產商要貼錢賣油?石油可作燃油及加工成多種生活用品,例如塑膠、衣服、化妝品等等,原來也跟酒有直接關係。
自然美,愛自然才美
化妝品、護膚品等順著全球環保風潮,推出「無添加」、「自然美」等理念,並向有機方向發展。女生一定很明白,放上臉的東西,如果太多防腐劑、化學品等,會很傷皮膚的。那麼放入口的,當然就會更加小心,所以葡萄酒市場近期也開始刮起相應風潮。
變變變生命力 —— Barolo 葡萄酒
葡萄酒世界的釀造及品飲觀點,其實一直在變。曾經流行木桶風味,到著重果香;從法國葡萄品種,到現在爭相重尋自己的遺珠。而近年,有機耕種及生物動力學的風潮,隨著全球環保議題及注重心靈,成為葡萄酒市場新焦點。口味話轉就轉,但歐洲舊世界,酒莊與家族掛鈎,變動不易,意大利 Barolo 便曾為此譜出幕幕驚心的家族恩怨,百般滋味在心頭…… 也在舌頭。
張鼎源:葡萄酒也講天人一體
生物動力學(Biodynamic)近年在葡萄酒業界成為潮流,不少全球知名酒莊也參與其中,包括 Château Pontet-Canet、Domaine Leroy 等,相比有機耕種及釀造更進一步。除了化學物質止步,生物動力學更要應天地、通宇宙,感覺玄之又玄。但能成為現今釀酒界顯學,當然不是因為兩三個風水佬的吹奏能成,那是古老哲學加上現代反思而成的一股風潮。
張鼎源:真.門常開 —— 藍色大門
日本清酒酒造在上世紀,數目不斷下跌,特別在二戰後,由 5,000 多家,至近年的 1,500 家。究其原因,是西洋文化的傳入,不過世事無絕對,昔日的敵人,今天卻又是日本清酒的救命恩人,清酒適逢西方清淡飲食風尚,伴隨日本料理,在彼岸成為風潮。當然風潮歸風潮,誰能坐上順風車,又另當別論。
酒造危機:當日本人少喝日本酒
「增田德兵衞商店」創業於 1675 年,在京都伏見區眾多酒造(即釀造清酒的公司)之中,屬於歷史最為悠久的一批,旗下的清酒品牌「月之桂」,更在國內外享負盛名。作為酒造的第 14 代傳人,增田徳兵衛對家業充滿熱情,帶領遊客參觀廠房時,總是不厭其煩解釋,如何以上佳的米和水釀酒。然而,他與同業面臨一個重大難題 —— 日本人少喝了日本酒。
手工啤過氣?無酒精才是啤酒業新貴
無酒精啤酒雖仍是個小市場,發展潛力卻不容忽視。因為愈來愈多愛酒之人擔心酒精對健康構成重大風險,這份憂慮令他們開始遠離酒精,改喝一些似酒非酒之物,令無酒精啤酒突圍而出。市場調查公司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指出,2015 和 2016 年,傳統啤酒的全球消耗量明顯下跌,無酒精啤酒市場卻增長 5%。再者,無酒精啤酒毋須打稅,相對於一般啤酒,能夠創造多 1.5 倍的收益。大型啤酒商自然不甘後人,爭相插足這個新市場,而一些「前酒徒」亦加入行列,開廠釀酒以及網上賣酒。
Gloria Chung:請不要叫英國酒為 British Wine
英國酒叫 British wine 還是 English wine?這個問題,連英國人也答不到。「British wine 是指在英國入瓶的酒,內裡的原材料如葡萄、濃縮劑等等都是入口的,價錢便宜,但質素參差;English wine 就指使用英國葡萄釀的酒,價錢比較貴,但質素有保證。」英國 Plumpton College 的葡萄酒課程主任 Chris Foss 說。英國酒近年在本土和國際抬頭,人紅自然多「聲氣」,業界紛紛希望把英國酒正名為 English wine,以正視聽。
於是香檳有了父
到了 19 世紀中後期,歐洲太平盛世時,香檳汽酒在各大小聚會例如馬場賽事、單車旅行團、划艇聚會等都必然見到,而香檳汽酒的生產商,為求增加銷量,就為香檳汽酒寫故事宣傳,例如:香檳酒是法國人的光榮成就,而這位偉大的「香檳之父」,就是那位本篤會的修士唐培里儂。在 1889 年巴黎世界博覽會,香檳商人製作宣傳小冊子,圖文並茂向眾來賓說「香檳之父」就是唐培里儂。當時這場博覽會聞名全球,這些小冊子也傳到世界各地。過了幾年,香檳汽酒宣傳品的說法就變得更誇張了,說唐培里儂因循「古老傳統」製酒,而「發現」香檳汽酒的製法。酒中有氣,本是法國香檳省釀酒者的大煩惱。但是到了今天,香檳汽酒卻有了「發明者」,報紙也有報道過,這位「偉大人物」的名字,就叫唐培里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