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暖化損收成,葡萄酒商向北極圈覓出路

A+A-
一名男子在瑞典葡萄園 Flädie Vingård 檢查收成。 圖片來源:Jonathan NACKSTRAND/AFP

熱浪、山火及異常乾旱天氣,近年不斷威脅南歐的傳統葡萄園,酒商都面對前所未見的失收。有葡萄酒商於是向北極圈尋找出路,其中瑞典過去未被視為理想的葡萄產地,如今葡萄園卻愈開愈多,搖身一變成為歐洲新興葡萄產地。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來自瑞典的 Emma Serner 與意大利植物學家 Andrea Guerra 相戀,他們都夢想擁有自己的葡萄園,卻發現南歐愈來愈難有出路,「氣候變化確實已經變得劇烈,並且以非常嚴重的方式影響著農業」。Serner 於是提議重返家鄉,在瑞典的哥特蘭島(Gotland)大膽實驗葡萄種植。

與眾多南歐人相似,Guerra 對北歐既陌生又充滿偏見,覺得是難有收成的不毛之地,考慮過當地土壤、濕度、紫外線指數和平均溫度後,仍然對此決定充滿懷疑,但願意放膽一博,最終他們建立 10 英畝的葡萄園 Långmyre Vineri,擁有 26,000 株葡萄藤。

氣候暖化是祝福還是咀咒?

自 19 世紀末以來,地球溫度已升近攝氏 1 度,看似微不足道,對葡萄種植卻有連鎖影響。加拿大清涼氣候釀酒與葡萄種植研究所(Cool Climate Oenology and Viticulture Institute)所長 Debbie Inglis 前年發表論文,證實地球升溫 2 度,足以使 55% 葡萄酒產區消失,升溫 4 度可導致 70% 產區停產。

要不是氣候變暖,寒冷的瑞典不會被視為葡萄種植的理想地點。瑞典葡萄酒協會主席 Sveneric Svensson 指出,自 1999 年起瑞典開始有葡萄種植,到 2010 年左右,禦寒的抗病雜交葡萄品種 Solaris 誕生,進一步加速瑞典葡萄產業擴張。如今瑞典葡萄酒商合共擁有 370 至 500 英畝葡萄園,其中最大葡萄園 Arilds Vingård 約 90% 葡萄品種都是衍生自 Solaris。

法國及意大利等傳統葡萄酒產地,對各產區種植的葡萄品種都有嚴格規定,問題是,傳統經驗在氣候暖化下愈來愈不合時宜,同樣的品種難再保證大豐收。新興葡萄產地卻沒有這些規定,反而給釀酒商更多彈性進行實驗,因應氣候變化而配對適合的品種。Serner 坦言,很多人死守 200 年前的配方,根本難以應付挑戰,他深信抗病的雜交品種才是未來。

Solaris 嚐起來既清新又有花香味,帶有青蘋果、接骨木花和梨的香氣,瑞典葡萄酒中心負責人 Jeanette Bohman 形容,味道與紐西蘭的 Sauvignon Blanc 相似。開設米芝蓮星級餐廳的瑞典度假村兼葡萄園 Ästad Vingård,以出產汽酒而聞名,負責人 Claes Bartoldsson 估計今年已釀製 25,000 瓶汽酒,並有計劃進一步擴充產量。「去年歐洲其他產區陷於災難,我們卻迎來前所未見的大豐收。」

如今不僅是瑞典,其他近北極圈的地區,如丹麥、加拿大諾華斯高沙省(Nova Scotia)和挪威部分地區,同樣成為新興葡萄種植產地。不過 Svensson 就再三強調,不應該美化氣候暖化,其衍生的極端難測天氣始終威脅酒商;瑞典隆德大學(Lund University)可持續發展科學系助理教授 Kimberly Nicholas 便警告:

如果全球升溫 4 度,瑞典或變成 Pinot Noir 葡萄品種理想產地。但如果世界真的升溫 4 度,那個世界早就功能失調,葡萄酒產業也無法生存與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