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

|共57篇|

語言決定性格?

英文幽默,德語嚴肅,法文優雅,日語謙恭?這些印象其來有自,甚至催生出「民族性」的討論,譬如說學好英文,人會變得風趣、思維嚴謹。的確早有實驗研究指出,轉用一種語言,有時或會改變性格,但須留意,轉變並非源於語言本身的特質,而是與文化背景、溝通對象、學習時地有關。

感嘆號的濫觴與濫用

據網媒 Vox 統計,美國總統杜林普的 Twitter 帖文有 76% 用過最少一個感嘆號,最常見對象包括「enjoy!」、「America!」、「sad!」、「people!」、「soon!」。感嘆號在英文史上一度相當普遍,涵義輾轉流變之下,英國淑女幾乎言必感嘆,極受維多利亞風格歡迎,近代修辭學界卻不敢恭維,一概建議少用為妙。究竟感嘆號經歷過何等令人為之一嘆的過去呢?!

唐明:否則只剩下這三個 X

令人非常不適的感受還有 Appalling,有聳人聽聞,驚駭之意;Shocking 則相對單純,問題是,你憎恨鄙視的一個人竟然發了達走了好運,到底是 Shocking 還是 Appalling 呢?呵呵。吃驚的還有一個 Ghastly,到底是出於可怕還是可厭,也說不清楚,視乎閣下的神經有多麼細膩,外表拘謹內心高冷的公子小姐,恐怕遇見過份熱情的朋友也會當堂嚇壞。

英文形容詞:孰先孰後?

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大概所有人都有過這樣一個困擾:使用多過一個、甚至一連串形容詞的時候,次序該如何排列,又怎樣斷定安放哪個詞在前,哪個詞在後?為甚麼我們會覺得「old little dog」拗口,而「little old dog」才顯得地道正確?

護照風波:英文也要脫歐?

英國脫歐,英文也要脫歐?有人發起網上請願,要求國會移除英國護照上的法文字句「Dieu et mon droit」、「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以示英國與歐盟之別。不過即時有網友指出,其實「passport」一詞,已經源自法文。英法歷經千年的語言交流,恩仇交織,難以一刀兩斷。

蛋白:今天風很多

「Because Chinese is basically uncool!」不止一位新加坡的本地好友告訴我。中文在此地淪為鄉愁、職業工具、考試必需。它是年輕人的「聽得懂」,和「不想說」,是低俗的華文節目和過時的張燈結彩、敲鑼舞獅的混合印象。新加坡人對中文的「誤判」背後,當然有諸多原因了。

後脫歐時期的歐盟英文

英國脫歐,歐盟官員一度放風,警告英文或失去區內官方語言地位,不出一日講法被推翻,歐盟駐愛爾蘭代表聲稱更動官方語言必須由部長理事會(Council of Ministers)投票決定。鑑於英語應用廣泛,各國官員賴以溝通,英文將繼續留守歐盟。不過有論者指出,當英語脫離了英國規範,非母語使用者任意運用,將進一步促成歐式英文,而且大安旨意,盡情克里奧,大灑洋涇濱。

「只說英語」 美餐廳規則遭轟歧視

東京也好,巴黎也好,在各大百貨或名牌商店,買的賣的都說普通話,寫的貼的都是簡體字,只為方便大批揮金如土的中國客。但有些人做生意,偏不愛討好客人、一味投其所好。美國密爾沃基一間雪糕店就堅持「English Only」,即使位處西語裔人集居之地,店員都只准說英文。網民大罵歧視,老闆倒說:「拜託﹗ 這裡可是美國﹗」

日本計劃全民補英文 原因是…

巴西里約熱內盧奧運 8 月開鑼(雖然是否成事還是未知之數),日本也開始密鑼緊鼓籌備 2020 年東京奧運,比賽場地陸續有定案,斬掉重練的奧運標誌也快將出爐。然而奧運會期間除了會有大量外國運動會到訪外,還會吸引大批觀眾及觀光客(現時可能講中文的遊客佔多數),日本人的英文水平是否足夠應付?

英演員多演壞蛋 口音惹的禍?

英國口音到底有沒有這種奇效?很難考證,但空穴來風,不妨信其有。據說英國口音聽起來有種 Posh 的感覺,有人說是因為英式英語的咬字重點是輔音,而美式英語的重點在元音,所以聽起來前者較嚴肅冷酷,後者卻懶洋洋的,英國演員在荷里活常演出歹角,據說也是這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