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

|共12篇|

海鮮進口管制,在華日本餐廳如何求存?

面對日本福島核廢水排放,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明言相信安全,韓國政府亦支持計劃。至於中國,至今仍要求日本撤回決定,更祭出當地進口海產需經全面輻射檢測來施壓。據報有關產品清關前,要先在海關保留長達一個月,有見及此,部分進口日本食材的餐廳亦要尋找其他供應來源,但就似乎不太順利。

3.11 十二週年:河豚成福島漁民福星

河豚是一種處理不當就能致命的美食,對被 2011 年核災破壞的福島漁業來說,牠們則是救星。當地漁民接受法新社訪問時指出,自 12 年前日本東北部發生災難級海嘯,導致福島第一核電站熔毀後,已沒太多好消息,被稱為「福虎」(福とら)的虎河豚再次點燃他們的希望。

呂嘉俊:香港海鮮都好「貴」,背後代價更大得驚人

你在香港望著海鮮酒家的魚缸,如果有所謂「天眼通」,可追尋來歷,會發覺牠們並非來自香港水域。1 個月前,牠們仍在五湖四海,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澳洲、斯里蘭卡…… 短短時間便從遙遠的地方,來到餐桌上,成為海鮮菜餚,這當然不該有過分浪漫的聯想,因為海鮮運輸的背後,可以是一首哀歌。

海底電纜,令麵包蟹一動也不動?

近年,麵包蟹成為自助餐及節日必備的海鮮,需求因此大增,但其中一個產地蘇格蘭最近就面臨奇特難題。當地有研究顯示,麵包蟹(Cancer pagurus)會在水底電纜形成的電磁場附近靜止不動,影響其新陳代謝及遷移習性,長遠更影響當地漁獲量及品質。

植物牛肉之後,是植物海鮮浪潮?

全球人口不斷增長,糧食需求隨之上升,而且平均消耗更多肉類。要滿足人類無止境增長的食慾,仿製出肉類香氣、味道及口感的植物肉也許是解決方案之一,像美國植物肉品牌 Impossible Foods 的「不可能植物牛肉」經已推出市場。植物牛肉先拔頭籌,緊隨其後的大有可能是植物海鮮浪潮。

越南米不再?農民轉養蝦的後患

以往,越南米農一直都在位於湄公河及南中國海之間、有「越南的飯碗」之稱的土地上,辛勤種植極具價值的穀物。但過去 10 年,米農紛紛轉為養蝦,最大原因是受氣候變化影響,使得海水上升,進而令三角洲地區鹽土化(Salination)程度顯著提高,不再適合種植稻米。

綠色和平:吞拿魚罐頭的隱藏秘密

一個香港人全年會吃掉多少海鮮?答案是 60 公斤。食量之大,是聯合國所統計的全球人均水平的三倍。無論連鎖壽司外賣店、超級市場、高級餐廳,或者只是留家用膳,海鮮都與香港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不過,儘管幾乎天天都在進食海鮮,我們對於眼前的食物,所知卻著實不多。

超級複製小龍蝦

有一種小龍蝦,滿門皆雌性,無需交配,自體繁殖,每一隻都是上一代的複製品,擁有相同的性別、相同的基因組。生養好加上生命力強,從德國到意大利、日本、馬達加斯加,縱橫多地淡水生態系統,堪稱最強害蟲,更有甲殼動物專家形容:「我們正被一支複製品軍團侵襲。」

Gloria Chung:比利時 —— 如何變成青口大國

一年消耗 60,000 噸青口的比利時,其實沒有生產青口,但因為河運發達,成了青口大國。在比利時吃到的青口大多來自荷蘭西部的海岸 Zeeland,16 世紀開始,利用運河 Willebroek,貫穿比利時和荷蘭的河 Schelde,以運送海鮮,此路線連接了布魯塞爾、安特惠普、荷蘭和北海,能每天直送海鮮到布魯塞爾市中心的 Place Sainte-Catherine 教堂廣場。冬天的漁獲較少,只有青口當造,而且價格便宜,是當年「窮人的肉」,現在卻變成「黑金」般矜貴。比利時人吃青口的方法很簡單,乾蔥、白酒、番茜、牛油,讓青口的鮮甜肉汁做主角,無需烹調修飾,有些做法會加忌廉,叫做 Moules à la crème,現在亦有不同版本,如加入咖哩粉等等,無論如何,最後一定要跟薯條吃,才是最正宗的 Moules Frites(青口薯條)。

綠色和平:美味壽司背後真相

「不好意思,魚生壽司有膠,以後都不能再吃了……」這種「有得睇,冇得食」的情況於將來絕對有可能發生。綠色和平把這一幕帶到香港街頭,全因為一種肉眼難以察覺的微塑膠——長度或直徑少於 5 毫米的塑膠正無聲無息地傷害我們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