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家統計署月前公佈的人口普查,顯示在英格蘭及威爾斯自稱「基督徒」的人數,在 2011 至 2021 年間減少 13.1% 至 2,750 萬,為普查史上首次少於當地人口一半。反觀信仰非傳統宗教的人數明顯上升,其中自認為撒旦教徒的增幅更高達 167%。這個神秘甚至帶有負面形象的宗教,被厭倦「古板」和「教條主義」的年青人視為「替代方案」。
社會議題
|共9篇|
防彈少年團的背後:ARMY 如何推動社會變革
5 月 31 日,韓國男子團體防彈少年團(BTS)應美國總統拜登邀請訪問白宮,出席「亞裔美國人及夏威夷.太平洋島嶼原住民」主題月活動,討論針對亞裔的歧視和仇恨犯罪問題。在席間,拜登盛讚 BTS 不單是才華洋溢的藝人,更加為社會傳遞良好訊息。其實,除了團體自身,近年多家外國媒體都讚揚其粉絲團「ARMY」能發揮強大網絡,推動社會變革。
方俊傑:月光光殺清光 —— 處於兩難的困局
於是,煞有介事地拍了一段反映現實的情節後,鏡頭一轉,又變成 Michael Myers 打極不死,以一敵幾十,神出鬼沒,將所有人類消滅,一地血腥的超現實狀態。你還繼續理性的話,肯定好痛苦。
曾詩敏:體育明星應該講政治嗎?
有人說體育應該跟政治分開,那麼體育明星應該避談政治嗎?
Neo:「逃恥」SP —— 野木亞紀子的世界觀
編劇野木亞紀子像是新聞回顧一樣,把疫症從出現、爆發到大流行的經過,連同主角群的生活變化,按時序一一點出。導演甚至加插新聞片段,以虛實交錯的手法,令美栗與平匡更貼近觀眾,同為被武肺玩弄的可憐人。但玻璃心們不用太緊張,急於說野木是在抹黑、歧視,因為這位洞察世事的編劇,對日本政府、社會甚至人民的質疑,還要更大更多。
Moyashi:活動議題騎劫指南
6 月 13 日晚,東京涉谷街頭舉行了一場港人的反逃犯條例示威大會,超過 2 千人響應,參加者不乏日本人。活動主辦人元山仁士郎表示,是次的行動是為了告訴大家,香港的學生正冒著催淚彈與橡膠子彈,為日本有的集會與言論自由而戰鬥。
Moyashi:今日我最慘
香港人總覺得日本的樓價低,等於日本人生活必定非常幸福,最起碼也比香港人好。彷彿房價是世上唯一的社會問題,只要房價相對夠低,那裡就是桃花源。日本沒有房價問題,地方都市房屋多過市民,這個不是天堂,在日本人眼中反而是國家衰退、前路不明卻不見退路的地獄。
如何讓政見爭論更有意義
要民主還是不要民主。支持 831 還是反對 831、支持「有勝算」的薯片還是「更公正」的胡官……從日常對話到社交媒體交流,每天都上演大大小小的論戰。在爭論政見時,往往各執一詞。不要撕裂,是先前所有特首候選人的共同口號。然而,到底如何讓爭論來得更有意義?如何說服他人?假如撕裂源於政見不同,我們如何從政見討論中修補撕裂?
鄭南榕殉道記
編按:2016 年,「書」成為全香港甚至世界的關注點,一間書店仝人的下落,讓人意識到香港言論自由愈漸萎靡。「獨不獨」議題視為禁忌,有論述香港族群的書被打壓。而此等荒誕劇,卻原來曾在數十年前的台灣上映:鄭南榕,80 年代台灣政府多次查禁他所創辦,批評時政黨外雜誌。他堅持,「獨立」的主張是言論自由的一部分,更有名言「爭取百分百言論自由」以及「國民黨抓不到我的人,只能抓到我的屍體」,最後他殉道以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