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

|共29篇|

認識「加沙地鐵」—— 哈馬斯錯綜複雜的地道網絡

以色列的軍事行動進入地面戰階段,然而即使其軍備佔優,也難以快速、全面控制整個加沙地區,事關哈馬斯自從 2007 年奪得加沙控制權後,一直大力投資於地下基礎設施,興建被稱為「加沙地鐵」(Gaza Metro)的龐大地下隧道網絡。

何謂戰術核武?對烏克蘭戰爭有甚麼意義?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烏克蘭東部戰場失利,威脅將運用所有武器系統,包括戰術核武(tactical nuclear weapons),以維護其領土完整。美國南加州大學國際安全學家 Nina Srinivasan Rathbun 研究核武限制、防擴散及其高昂成本已 20 年,他指出俄國擁有不受國際條約限制的龐大戰術核武庫,並解釋它與戰略核武(strategic nuclear weapons)的分別。

【烏克蘭戰爭】前蘇聯國家伺機而動,挑戰俄羅斯權威

烏克蘭軍方在哈爾科夫附近收復失地,被視為對抗俄羅斯侵略的轉捩點,更令一些勢力伺機而動。「衛報」中歐及東歐特派記者 Shaun Walker 及多名專家分析,俄國的「軍事行動」令前蘇聯國家目睹其能力極限,普京在高加索和中亞的影響力或因而瓦解。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的激戰、吉爾吉斯和塔吉克的衝突,以至哈薩克與華互動,都印證了這點。

台海危機與烏克蘭危機,不應直接比較?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旋風式訪問台灣,令台海危機重新成為國際焦點。中國以環島軍事演習作為回應,嘗試震懾美國和台灣當局,但政府行動依然無法滿足部分群眾,外界都關注局勢會不會進一步升溫,甚至成為亞洲版的烏克蘭危機。學術平台「外交家」雜誌的評論就認為,兩場危機不能正常地相提並論,中國無法與俄羅斯比較。

深入北約腹地的俄國軍事重鎮:加里寧格勒

在人文地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外飛地」,意即與本國分離、被其他國家包圍的領土。其中一個著名例子是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該地區只有北愛爾蘭般的大小,被立陶宛、波蘭和波羅的海包圍,深入北約腹地。伯明翰大學國際安全教授 Stefan Wolff,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分析俄國在加里寧格勒的軍事部署。

【烏克蘭戰爭】有名有姓與寂寂無名的陣亡俄軍

北約估計,自入侵烏克蘭以來,俄羅斯有 7,000 至 15,000 名士兵喪生。一個月的兵員損失數字,已大抵於前蘇聯士兵在持續十多年的阿富汗戰爭死亡人數。基輔方面稱,截至 3 月 28 日有 7 名俄國將軍、至少共 15 名高級軍官喪生。而其他寂寂無名的陣亡俄國士兵,想要在本國內追查他們的名字、人數,則可能要面對「假新聞法」的威脅。

紳士大哥:豐臣秀吉征韓不為求勝只欲穩定政局 俄烏之戰是否如出一轍?

戰爭,有時目的就在於戰爭本身,而非一定要希望得到甚麼成果,這是我所理解的文祿慶長之役。不知今天普京所走的路,是否也是有著類似道理?當年的戰事以豐臣秀吉病逝而日軍退兵作收場,俄烏戰事又會以怎樣的走向告終?

陶傑:俄烏戰應否設立禁飛區?

香港爆發 Omicron 疫情,眾醫生紛紛發表高見,由袁國勇到盧寵茂,由何栢良到許樹昌,據說香港的疫情就是戰爭,自然有各種專家指點迷津。英國也一樣。首相約翰遜發表激勵人心的道德演辭,軍事智庫和退休將領,連日來紛紛發表對俄烏戰況發展的專業意見。

【烏克蘭戰爭】趕不走俄軍,卻可取勝之法

俄羅斯擁有的壓倒性軍事優勢,加上開戰初日便攻佔基輔一個軍用機場,令很多專家都以為烏克蘭首都快將失守。但兩個星期過去,俄軍卻始終苦於推進。美國「華盛頓郵報」分析,俄方固然有其戰術錯誤,只是烏克蘭人的戰略、防禦力,以至於對市貌的了解,都是他們得以捍衛基輔至今的關鍵。

2022 年大事展望:新冷戰下,南韓怎樣應對東亞威脅?

在中美新冷戰的格局下,2022 年的東亞政局或會風起雲湧;而區內一眾區域強國,例如日本、俄羅斯的取態,亦很可能左右形勢發展。在過去 20 年,南韓已經成功晉升為東亞的軟實力大國,並且是全球第十大的經濟體。該國將於 3 月 9 日迎來民主化後第八屆總統選舉。學術網站「東亞論壇」就以「韓式路線」(The Korean Way)進行大選前瞻。

唇亡齒寒:學者呼籲韓國為內蒙發聲

過去 20 多年,內蒙古曾經是中共同化政策最成功的地方,局勢大致平靜。可是,中國政府於去年先後封鎖蒙古語社交平台及強推漢語教材,令當地蒙古族人群起抗爭。基於他們的同化政策愈趨強硬,近日,兩名韓國經濟研究所的學者於「東亞論壇」作出呼籲,認為韓國政府應該要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為內蒙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