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灰:烏俄戰況評論

A+A-
俄軍加強對烏克蘭住宅區和民用設施的轟炸。 圖片來源:路透社

烏俄軍事衝突爆發超過一個月,整體局勢和兩週前分別不大。根據報道,俄軍損失兵力約一萬人,另萬餘人受傷;而烏方則有過千平民死傷正如前文所料,俄軍加強對烏克蘭住宅區和民用設施的轟炸,意圖迫使守軍屈服。戰況拉鋸持續,兩軍和談依然未見曙光。

網上有論者指俄軍後勤力弱,因此斷言此戰勝負已定,筆者未敢苟同。在戰事分析中,實在有一家之說認為後勤補給是戰局的最關鍵因素。在戰爭爆發後,網上不斷有文章指俄軍後勤補給如何不濟:士兵要食過期口糧、戰車燃料耗盡、防寒裝備短缺等等,因此斷定俄軍勢弱、敗跡浮現。筆者認為這些都是過於樂觀的揣測,而且後勤並不是影響戰局的唯一關鍵。

要衡量一方的戰鬥力,需要考慮的因素還包括雙方的人員士氣、軍械裝備等等。即使俄軍今天只剩下五日口糧,假若俄軍在戰場上使用核武,戰況都會即刻逆轉,而這個選項並非完全不可能。除了讀者腦海中可以毁滅世界的核彈外,俄軍還可能用上可以發射輻射炮彈的火炮、或帶有小型核彈頭的火箭和導彈,這些都是以志願軍為主力的烏克蘭部隊無法招架的。

講起核武,不得不提的是,烏克蘭亦曾經是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但其於 1994 年簽署「布達佩斯備忘錄」,選擇放棄擁有核武以換取英美俄三國對其主權和安全作出承諾。局勢發展至今,又見有左派專家重提當年烏克蘭去軍事化的舊調:意思是烏克蘭立國於歐俄兩大政治陣營之間,要避免戰爭,烏克蘭應該成為中立國,而非向其中一方靠攏;如今烏遭受俄國入侵,正是自食其果。對此說法,筆者的立場是,烏克蘭作為一個民主國家,烏克蘭人民有權決定自己國家的走向,而非任由他人說三道四。對於外國勢力指手畫腳,粗暴干涉烏克蘭內政,烏方必定表示堅決反對。

另一個常見講法,就是美國及其盟友本身亦曾對其他國家作出軍事行動,或對他國的入侵行為視而不見,因此並無資格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作出異議。的確,西方國家對伊拉克和阿富汗發動的戰爭,都造成大量的平民傷亡,讀者是可以反對一切戰爭的。但事實上,阿富汗的戰爭為婦女帶來解放,女性可以讀書工作,而這一切都在美軍撤走後打回原形。北約要保護的不止是烏克蘭的國土,亦是其作為自由世界的一員所擁護的民主自由理念,這亦註定烏克蘭不能永遠保持中立,因為自由民主永遠都站在權威專制的對立面,雙方的衝突是歷史的必然、也是無可避免的。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香港出生長大,見證香港人冠絕東方,義勇無雙。